求帮写作文,高三:关于倾斜与平衡话题的…跪求

多谢了。明早九点前用

江南十校联考作文材料: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倾斜与平衡,既是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常见的人生或社会现象。

请以“倾斜与平衡”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同,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倾斜与平衡(一)

世间一切美,一切变化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而我说,世界的一切美,一切变化都是由倾斜与平衡构成的。倾斜后就会逐渐平衡,而平衡后也会走向倾斜。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就是人生。

倾斜就是我们人生中定会走过的艰难岁月,倾斜的道路崎岖不平,可不服输的心灵就一定要征服这倾斜的道路;平衡就是阳光大道,是我们走过千千万条的山路才抵达的地方,是我们经历了万千挫折也不会放弃的地方;人生就是不断地在倾斜中摔倒,不断地爬起,从而得到平衡的历程。

俞敏洪,新东方原任董事长,是一位在倾斜中不断披荆斩棘,最终得到平衡的勇者。他经历过高考失利,但他没有放弃,整理装束,他再次杀回战场,他胜利了,进入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然而,汇集各方精英的北大里,他显得如此愚笨无能。在这条倾斜的道路上,他摔了无数次,即使被甩在最后,他也不曾放弃,因为,他渴望平衡。毕业后的他,留在母校任教,但是他的心中有一团火,宁静的校园不适合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他开始了漂泊不定的创业生涯。发传单,睡地铺,过着衣不足食不饱的生活,只是,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最终,他到达了那个他朝思暮想的平衡点。我知道,过了这个平衡点,他又会开始新的征程,可是,人生不就应该如此吗?不断地在倾斜的道路上寻找平衡。

陈欧,聚美伏品首席执行官,又是一位在倾斜的山路上不屈服于困难的勇者。他作出创业这个选择,家人是不同意的,然而,他孤独地开始了他的征程。独行的灵魂,因为痛苦,所以坚强,因为孤独,所以发光。面对同行的质疑,前辈的嘲讽,他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因为那个平衡点是他的梦想。人因有梦而活着,因有梦而觉得存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灵魂的,有价值的。他是一个如此执著的人,即使在倾斜的崎岖的山路中跌倒了无数次,褪去伤痛,他依然朝着那个平衡点前行。他说过: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活得漂亮。这一句呐喊铿锵有力,他也在告诉我们,不惧怕倾斜才会收获平衡。这位年轻的勇者用行动践行着他的理想,而我们,不应更该如此吗?

阳光普照,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光影斑斓,会是洒落希冀的康庄大道。每一次倾斜都会回到平衡,正如每一条黑暗的路都会通向光明,只要你愿意走,愿意跋涉,愿意征服。

我们在不断的倾斜中找到平衡,由此,也找到了人存在的意义与欢乐。

倾斜与平衡(二)

人们常认为倾斜是与挺直相连的,因为挺直,所以平衡。然而,看似矛盾的的倾斜平衡,亦能达成完美的统一。

水的阴柔,火的阳刚,阴阳相协,刚柔并具,亦是为人处世之准则,倾斜与平衡亦如此。

狂风暴雨中,路边的树木往往很难被刮倒,而那笔直挺立的桅杆、广告牌等却常常被刮倒。因为,在骤风中,树木能够将自己的身躯倾斜,这样不但能够保持自己的身躯平衡,亦能够减少风的阻力。而那些笔直挺立的桅杆等不懂得使自己倾斜,故不能维持平衡。倾斜不是畏惧大自然可怕的力量,而是为了寻求平衡,更好地去与之抗衡。倾斜与平衡,亦进亦退,一张一弛,亦是生活之道。

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其倾斜的角度让人为之担心。然而它却倾斜地屹立了一年又一年,见证了物换星移的沧桑巨变。比萨斜塔在建之初,也是和大多数建筑物一样,拥有挺拔的身躯,华丽的外表。人们本以为它能平衡地屹立多年,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事故,使比萨斜塔渐渐倾斜。人们本打算对其进行维修,却发现倾斜的比萨斜塔拥有了比之前更完美的平衡力。就这样,比萨斜塔倾斜而又平稳地屹立在那儿,成为世界一大奇观。倾斜与平衡的统一,使平凡的事物变得不平凡。

生活中,坎坷挫折不断。曾经的挺拔身躯,学会了倾斜,掌握了平衡。失意时,倾斜是暂放痛苦,倾斜是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平衡了心态,幸福亦会随之而来;取得进步,倾斜是不骄傲浮躁,倾斜是再接再厉,平衡了成败,“胜不骄,败不馁”,亦常在;与人相处时,倾斜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倾斜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平衡了距离,即使是天涯相隔,亦能亲密若比邻;追寻理想时,倾斜是“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的适度,倾斜是“退步原来是向前”的旷达,平衡了眼光,美好的理想可望亦可及。

倾斜与平衡。倾斜是一时的谦逊忍让,平衡了一生的乐观心态;倾斜的是与人相处时礼让三分,平衡了一生难忘的友谊;倾斜是放下痛苦,平衡了快乐常伴。

平衡因倾斜而存在,倾斜又是为了更好的平衡。

倾斜与平衡,矛盾而又统一。

倾斜与平衡(三)

人生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人生的道路有平坦大道,也会有泥泞小路;人生的历程中有成功时不光辉灿烂,也会有失败时的阴影笼罩……

倾斜与平衡,既是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常见的人生现象。当我们经历挫折与困难时,便遇到了人生的倾斜,然而,只要我们能坚定信心,摆好心态,直面困难,我们便能把倾斜变成平衡。

苏轼的一生可谓倾斜了无数次了,一次又一次的贬谪,一次又一次地与亲人分离,可是每一次,他都用乐观的心态把倾斜变成平衡。当中秋佳节来临,自己与亲人却不能相聚时,纵然心里难过悲伤,他也告诉自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是的,苏轼的人生是倾斜了多次,可是倾斜却也让他更加平衡,因为他那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因为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多看了几道风景。如果心是门,那么钥匙就在你手中,打开走向何方的门,由你选择;如果心是路,那么道路就在你脚下,通往何方的路,由你选择。倾斜是人生的常态,是让它继续倾斜下去,还是让它平衡,这结果,由你选择。

烦恼、苦闷常常是夏日里的雷雨,猝不及防地就下下来了,将心淋湿,你甚至来不及呼喊一声,就被黑暗扑倒。这是,你的人生倾斜了,你会怎么做呢?

史铁生没有放弃,“专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看似自嘲的话语,却显示出他与命运抗争的坚定信念,他把人生的倾斜平衡了过来。司马迁没有放弃,即使忍着极大的屈辱与痛苦,他也坚持追逐自己的理想,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把人生的倾斜平衡过来。

人的一生就像是在雾中行走,辨不出方向和吉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发生什么,但一定会有人生的倾斜。面对这回避不了的人生倾斜,我们该怎么做?记着苏轼、史铁生与司马迁吧,他们把自己人生的倾斜平衡了过来,我们也应摆好心态,坚定理想信念,去平衡人生的倾斜。

倾斜与平衡(四)

众所周知,平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个人的健康发展,民族的繁荣进步,国家的兴旺发达都是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之上,殊不知,保持平衡却要首先学会倾斜。

在物理实验中,当天平的一端因放上重物而造成倾斜时,我们需要使它恢复平衡,那么,如何使它恢复平衡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使它向对侧倾斜!只有当天平重新向对侧倾斜时,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获得平衡。

那么,反观我们今天的社会吧!

今天的我们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占据着GDP世界第二的宝座。但应该看到,中国社会的“天平”并不平衡,沉重的物质财富有相当一部分集中于“天平”的一端,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使这座“天平”平衡起来呢?答案很简单:倾斜!我们看到,我们政府正在努力地把“天平”向着对侧倾斜,向着我们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正如一些人所说,政府应该把“藏富于国”变为“藏富于民”才能真正的实现天平的平衡。

是的,当天平向我们农民工兄弟们倾斜时,我们才会看到劳动的价值,感受到真正的平衡;当天平向我们的留守儿童倾斜时,我们才会看到童真的笑脸,感受到真正的平衡;当天平向那些孤寡老人、失独家庭倾斜时,我们才会感受到一丝温暖,感受到真正的平衡;当天平向那些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倾斜时,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能平衡!

由此看来,学会倾斜才能实现平衡绝非妄言。一段时间以前,我们听到毕节县五名儿童在垃圾桶里窒息而死时很是震惊!这五名儿童最大的是13岁,最小的是6岁,花季的少年这样殒身于垃圾桶内,又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毕节县的民政部门与政府没有学会倾斜。毕节作为佛山市的主要镇县,财政上是数得着的富县,但是,当地政府显然没有做到将爱心、财富的天平向那些孩子们倾斜一些,才导致惨剧的发生!可见,学会倾斜对维持社会的平衡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记不清是谁说过:今天的我们只有把中国社会的天平向那些老人们、孩子们及其他弱势群体倾斜一些,再倾斜一些,明天,我们的社会才会平衡一些,再平衡一些!

学会倾斜,方得平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7
找到倾斜或满溢的平衡点
人都在放大他心里想放大的成分。
  孔子的弟子子贡有一次跟孔子谈论师兄弟们的性格优劣时,忽然向孔子提了个问题:“先生,子张与子夏两人哪一个更好些呢?”孔子想了一会儿,说:“子张过头了,子夏没有达到标准。”子贡接着说:“是不是子张要好些呢?”孔子说:“过头了就像没有达到标准一样,都是没有掌握好分寸的表现。”这就是“过犹不及”的出处。
  古人云:“恩不可过,过施则不继,不继则怨生;情不可密,密交则难久,中断则有疏薄之嫌。”意思是施恩不可以过分,因为过分的施舍是不能永远持续下去的,一旦中断施舍,就会有怨恨产生;交情不可以过于密切,因为密切的交往是很难保持永久不变的,一旦中断,就让人有了疏远冷淡的嫌疑。从中我们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如何做到中庸,实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在鲁桓公的庙堂里参观,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器物。孔子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物适中就端端正正的,装满了就翻倒。君王把它当做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
  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
  子路忙去取了水,慢慢地往里倒。刚倒一点儿水,它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它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它又翻了,多余的水都洒了出来。孔子慨叹说:“哎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办法吗?”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聪明睿智,用愚笨来调节;功盖天下,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用怯弱来调节;富甲四海,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问道:“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器物警示自己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自己的行为过火呢?”
  孔子侃侃而谈:“上天生了老百姓又定下他们的国君,让他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干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来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更改。自天子以下,人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提建议,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骑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地问:“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具体的君主来?”孔子回答道:“卫武公就是个典型人物。他九十五岁时,还下令: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就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而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警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瞽、史之类的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工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众弟子听罢,一个个面露喜悦之色。他们从孔子的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中庸,在孔子和整个儒家学派里,既是很高深的学问,又是很高深的修养。追求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这是做人处世的一种境界,一种哲学观念,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人时刻要找到倾斜或满溢的平衡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