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时期以下等级哪个大?最好排列一下。1.太师 2.大元帅 3.太尉 4.枢密使 5.御使

北宋徽宗时期以下等级哪个大?最好排列一下。1.太师 2.大元帅 3.太尉 4.枢密使 5.御使

既然你已经有了北宋徽宗时期的大前提,那这个问题就一下子变简单了:

先说说太师和太尉吧,如果你说的是整个宋朝,那太尉和太师谁大谁小就难说了,但如果是宋徽宗的话,我就直接给你摘选宋史来进行讲解吧:

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皆赴上于尚书省。凡除授,则自司徒迁太保,自太傅迁太尉,检校官亦如之。太尉旧在三师下,由唐至宋加重,遂以太尉居太傅之上。若宰臣官至仆射致仕者,以在位久近,或已任司空、司徒,则拜太尉、太傅等官。若太师则为异数,自赵普以开国元勋,文彦博以累朝耆德,方特拜焉。虽太傅王旦、司徒吕夷简各任宰相二十年,止以太尉致仕。

以上这段话是从《宋史。职官》中摘录的,很明显可以看到三师和三公都是虚职,加授而已,“太尉旧在三师下,由唐至宋加重,遂以太尉居太傅之上。”则可看出,太尉比太师大,但是因为你加了宋徽宗的这个大前提,那么一切就变了:

政和二年,京落致仕,依前太师,三日一至都堂治事。九月,诏:“以太师、太傅、太保,古三公之官,今为三师,古无此称,合依三代为三公,为真相之任。司徒、司空,周六卿之官,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并宜罢之。仍考周制,立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亦称三少,为三次相之任。”至是,京始以三公任真相。

以上也是抄自《宋史。职官》,那么也就是说在宋徽宗时期在政和二年之后,三公因为蔡京的原因,不再是虚职,而是真的官位,而太师则成为丞相,跃居太尉之上。

接着讲讲大元帅,整个宋史里除了《宋史。本纪》中提到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天下兵马大元帅)外都没有提到这个官位,甚至在《宋史。职官》中都没有元帅二字,所以大元帅不是一个官位,不可和其他四个并列而论,因为宋朝就一例,而宋徽宗朝压根没有这个官位,如果算上钦宗朝(靖康)则大元帅远远在其他各官位之上。

至于枢密使:

惟枢密本兵,与中书对掌机务,号东、西二府,命宰相兼知院事。建炎四年,实用庆历故典。其后,兵兴则兼枢密使,兵罢则免;至开禧初,始以宰臣兼枢密为永制。

继续摘抄自《宋史。职官》,这里的三个年号建炎是南宋宋高宗赵构的年号,庆历是北宋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开禧是南宋宋宁宗赵扩的年号。那么也就是说在宋徽宗年间采用的就不是庆历新政了,兵兴的时候才有这么个官,不打仗了宰相就不兼这个官了,也就是说宋徽宗时代只有宰相才会做枢密使。

最后就是御史了,其实你说的御史非常宽泛,那我就理解为御史台的头头吧,其实很多人都可以简称御史:

御史台

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凡祭祀、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咸平四年,以御史二人充左右巡使;分纠不如法者。文官,右巡主之,武官,左巡主之;分其职掌,纠其违失,常参班簿、禄料、假告皆主之。祭祀则兼监祭使,掌受誓戒致斋,检视纠劾。又有廊下使,专掌入阁监食;又有监香使,掌国忌行香,二使临时充。通称曰五使。元丰正官名,于是使名悉罢。
御史大夫
宋初不除正员,止为加官。检校官带宪衔,有至检校御史大夫者。元丰官制行,亦并除去。

以上也是摘抄字《宋史。职官》,可见御史就是现在所谓的廉政公署或者纪法委等监察机构,虽然官不大,但是权利相当的大。

最后,按照你的问题给你整了个排名:

按照权利:A,政和二年之前:1,大元帅(如果非要说有的话)2,御史(监察权利很大,谁都可以骂)3,枢密使(虽然时有时无,但都宰相兼任,而兼任时掌兵马大权,权利蛮大)4,太尉(虚职)5,太师(虚职)
B,政和二年之后:1,大元帅(同上) 2,太师(等同丞相,权利非常大)3,御史(同上)4,枢密使(同上)5,太尉(虚职)

按照品级:1,大元帅(超品)2(3),太尉,太师(正一品)4,枢密使(从一品)5,御史大夫(从二品)

磐龙缠炉 手打整理,欢迎追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4
按照宋代的官衔品级排列:
第一:天下兵马大元帅,因为兵马大元帅非定职,也就是说不属于官职的品级,因为权利极重,所以多是由亲王兼任,如靖康时期为抗击金兵,当时的康王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南宋高宗,就任当时的天下兵马大元帅,虽没有品级但是其爵位属于王爵,所以排第一。
第二:太师,宋代太师属于一品官,宋代“太师”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之一,高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相当于宰相。但宋太祖唯恐宰相权柄过大,不利于皇帝专制,因而采用分化的办法削弱相权。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仅限于民政了。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对掌大政”,“号为二府”。《水浒》中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职位相当,但蔡京略高半级,虽然不属于实职,但是多为大官的加衔,表示皇帝对其的恩宠,而当任者多是实权人物,如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加太师衔,在水浒中高俅如此的跋扈,可是在蔡京的面前就不敢放肆,可见太师地位之高。
第三:枢密使,宋代枢密使属于从一品,虽为武职,但是宋代鉴于武将骄悍难以管理,所以常用文人任此职,有意的重文抑武,而且权利相比五代时期要小的多。但是也有武将任职的,如狄青就当过此职。水浒中童贯也任过此职,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因为早在唐代枢密使就多为宦官充任。
第四:太尉,宋代太尉属于正二品,远不如西汉的太尉,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太尉主管军事掌兵权,看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周勃和周亚夫就知道权利有多大了。可是宋代的太尉就很不好定性了,似乎文的武的都有,分殿前太尉、殿帅太尉,如水浒中洪信、宿元景、陈宗善、杨戬都是殿前太尉属于文职,官大无实权。而高俅则是殿帅太尉,同为二品,但是掌兵有实权。
第五:御使,宋代御史有几种,从三品的御史中丞,从五品的防御使,从六品的侍御史,正七品的殿中侍御史,从七品的监察御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24
太师分两种,一个就是皇帝的老师,叫做太师。另一种就是皇帝的老丈人。
在宋朝时候,6傅,也就是上面说的太傅、太师、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已经不存在,只有太子府有相应的6傅。叫太子太傅等等。而皇帝则由侍讲、侍读来做辅助教育。由于宋朝除了最后的三个皇帝,继位时候年龄都比较大了,所以帝师几乎没有,太子的6个老师,尤其是太子太师,在太子继位以后,一般都直接加官,当谏官或者辅臣,也就是正副相的位置。谏官在宋朝虽然品级不大,但是拥有免参免责权,所以实际权力极大。
所以说,宋朝的太师,就是指皇帝的老丈人。不过,这个官职没有任何实权,一般宋朝也不会给外戚再加什么官职。
宋朝没有大元帅这么个官职。只是在靖康之乱以后,赵构曾经当过“河北兵马大元帅”,同时还任命了元帅、副元帅。各个朝代似乎只有唐朝常设大元帅之职,剩下的朝代都不常设。
太尉这个官职在东汉三国时期就一度被废,后来多是加的虚衔。到了宋朝太尉这个官仍然是虚衔,不过如果是枢密院机构以内的,加个同太尉,却能增色不少。到了元朝太尉依然不常设,明朝废除。
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关,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统领。本来应该权力极大,不过由于宋朝限制武将权力,枢密院是无权动用禁军的,再加上虽然丞相,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无权过问军事的,但是副丞相,即参知政事,是有权利过问军事的,谏官也可以对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加之宋朝节度使还是有一定的权力的,尤其是在边疆,所以枢密院这个看似重要的机构,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权。枢密使一般也是表面上权力极大,实际上什么都管不了。出不出兵,怎么打,完全由不得枢密使说了算。
中国古代没有御使这么个官职。这两个字,从字面上讲,可以理解为我们俗称的“钦差大臣”,不过一般古代的钦差大臣都不加这两个字,而是加官加权。还有就是一种皇帝派出的使臣,比如明朝经常派出一些太监当监军等等事情。这个宋朝倒是有一些,不过也都是加相应的官职去办事,外交官就是外交官,监军就是监军,甚至有一些皇帝派的宦官出去带兵打仗的都有。
中国古代有御史大夫这么个官,西汉也是三公之一,和太尉一样,到了宋朝也是虚职,为了奖励一些宠臣或者老臣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24
太师=是太子的师傅,太子有6个老师 分别为 太傅 太师 太保,少师 少傅 少保。说白了就是太子的家庭教师,官职并并不大,实权也不高。并非如电视里演的权倾朝野。

大元帅掌管兵马,原则来说是实权最大的人,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就是这个意思。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宋朝时好像没有太尉这个官职吧? 如果有,也是虚职 。

御使就是特务头子,如明代朱棣所封的御史黄真之流。监视文武百官的。
第4个回答  2013-03-24
宋朝以上官职应该是都有的,但等级很难划分,比如:水浒传里有一个太师蔡九、一个太尉高俅,但明显是谁也管不了谁的;再说大元帅,大元帅是在宋朝需要出征时,为了好调度部队临时封的,在战斗结束之后就交出帅印,官复原职了,没有封赏的话,基本官职不大。这一点在杨家将中就有体现,比如,杨六郎挂帅出征,他可以节制手下的将领,却无法管理潘仁美这些朝臣,原因是杨六郎官职低,只是有一个大元帅的虚职;枢密使官职按理来说是比较高的,但宋朝高度中央集权,调动兵马只有皇帝说的算,可以理解枢密使权利也是不大的,御史是很特殊的,其职务有点像现在的检察官,但是宋朝没有这样的专职机构,多数是临时封一个人有针对性的去办理某个事件,有点像大元帅,属于虚职,等办完事也是要官复原职的。
至于等级也不是那么严格,比如太师,本来只是皇亲的关系挂的虚职,但是朝中大臣多数又会仰起鼻息,另外太师、太尉也都可以挂大元帅的军衔出征的,也可以兼任监察御使到下面查案的,只能说可比性比较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