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芬生平

如题所述

朱邦芬,1948年1月出生于上海,是中国物理界的重要学者。1970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随后在1981年取得了固体物理学硕士学位。自1981年3月至2000年1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担任一系列职务,包括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期间频繁参与国际交流,曾作为客座教授在UIUC等多所大学授课。在清华大学,他先在高等研究中心担任教授,后在物理系担任教授和系主任。2003年,朱邦芬荣幸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朱邦芬与黄昆先生的贡献尤为显著,他们共同创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的理论,即著名的“黄朱模型”。这一理论在国际学术界备受瞩目,许多实验室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实验验证,并在多本国内外专著和研究生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朱邦芬在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的特邀报告,标志着中国学者在该领域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量子阱研究方面,朱邦芬建立了激子旋量态波理论,明确了激子光跃迁的选择定则,对轻空穴激子2p态的实验观测给出了理论解释。他还探讨了空间反演不对称性对量子阱系统的影响,解释了GaAs量子阱中Pockels效应增强的实验现象。


朱邦芬与黄昆等人一起构建了量子阱中拉曼散射的微观理论,解决了宏观对称性分析无法解答的问题,揭示了弗洛里希散射在量子阱中的允许机制,以及声子、电声子相互作用与光散射偏振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理论预言被实验证实,对拉曼散射的特性有重大影响。


在学术生涯中,朱邦芬提出了时间域介观物理概念,与学生一起发展了动力学Fano共振原理,并预言了激子稳化现象。此外,他在低维结构电子态、输运性质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朱邦芬的科研成果丰硕,论文发表超过60篇,著作和编著共计5本,其科研贡献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以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扩展资料

朱邦芬,上海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UIUC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与黄昆先生一起确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黄朱模型”;建立量子阱中激子旋量态波理论;建立一个系统的量子阱中拉曼散射的微观理论;提出时间域介观物理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