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版画”标签之外的古元

如题所述

  今年是古元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由于时代和环境的限制,在以往的美术史认知中,公众在提到古元先生这位从老艺术家时,难免会为他贴上一些概念化的标签,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于艺术家内在精神与艺术本体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走向自由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6月2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将以古元先生追求艺术自由的精神为内在逻辑,以基本的时间顺序为外部线索,汇集古元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地速写、晚年的水彩写生以及暮年的藏书票等作品,全面地梳理、回顾古元先生的艺术人生与艺术成就。在是次展览中,我们将去除对艺术家固有的标签化认知,力求呈现出一位更加真实的古元。
  自由的曙光
  闪耀在苦难者的脸上走向自由是古元先生走上艺术道路之后创作的第一套木刻连环画,主人公的原型是护送古元自西安奔赴延安的一位八路军战士,讲述的是出身雇农的他饱受地主压榨、资本家剥削、日寇侵略等悲惨的遭遇之后,参加抗日军队蜕变成一名革命战士的故事,虽然这套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仍受西方版画的影响,但在创作主题上却隐藏着古元亲身的经历与思想蜕变的过程。
  古元出生于广东沿海地区的一个巴拿马归侨之家,自幼接受的是和气致祥百忍成金处世端资退让,厚德载福惟善为宝持身贵养谦光的良好家学,青年时期的古元出于内心中对自由的理解和向往,只身奔赴千里之外的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他用木刻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部队和敌后民众朴实的战斗与生活;在烽火年代中他凭借对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的崇高信仰,以木刻为武器,用一幅幅版画去鼓舞广大民众实现抗日救亡的理想。
  如果说人生需要一个态度,艺术需要一种精神的话,那么走向自由无疑是对古元先生艺术人生真实的写照。
  昂着头迈着坚实的步子前进
  抗日战争结束后,古元离开延安,在人生历程和艺术道路上都在经历着改变。创作于这一时期的《焚毁旧地契》、《人桥》等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这源于古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艺术提炼。他曾说风格是随时代、环境和其他外来因素和主观感受而变迁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古元不但创作了大量反映新中国社会建设的作品,如《鞍钢之修复》等,还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普通工人、农民和市民的普通生活上。在面对这个得之不易的全新世界时,古元用自己的艺术捍卫着心中的和平与自由。抗美援朝开始后,古元和许多艺术家一起参加战地写生,亲赴战场第一线去慰问、采风、收集创作素材,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真实的生活。此次展览中,我们特意挑选了古元在朝鲜战场的速写作品,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展品去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普通民众对于和平的渴求与希望。
  心中自有一片静土
  早在少年时期,古元就非常喜欢水彩画,只不过限于战争时期物质条件的艰苦,他不得不中断对于水彩画的尝试。从1953年开始,古元重新拾起了少年时期的水彩画笔,一幅幅精彩的水彩作品开始逐渐出现。古元的水彩画以各地写生的风景以及普通人民生活的场景居多,他正是通过这种主题色彩不明显的画种去寻求艺术自由的一种诗性表达,去寻求自我内心中的一片静土。我喜欢到大自然和人民的生活中寻求意境,通过淋漓的水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意,力求情景交融给人以健康的、美的感受可以说,古元的水彩充分发挥了色彩与水分结合时的各种晕染与不断变化,营造出一种安静、朴实的画面意境,他的画风正如他的为人一样清新淡雅、朴实无华。
  古元对自然有着敏锐的观察,对现实生活充满了深情的热爱。他追求艺术的自由,将艺术的美与真作为毕生追求的人生信条。在他的艺术里,观众可以感受到一位艺术家的真诚与纯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