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形成初期有氧气么?氧是如何形成的?

如题所述

初期是没有氧气的,都是一些氢气和氦气之类的,,然后在地球不断受到闪电和雷击之后,逐渐产生了一部分氧气,于是海里逐渐出现植物,等到植物多了之后迁移到陆地,才开始产生大量氧气。希望采纳,手机打字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5
初期地面上没有氧气,所以所有动物的始祖都在水里。后来地面上有了植物,才有了氧气,动物才上岸的。(我记得是这样)
第2个回答  2013-04-05
初期没有氧气
第3个回答  2013-04-07
火山不断喷发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3
  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三代。
  原始大气的形成与星系的形成密切有关。宇宙中存在着许多原星系,它们最初都是一团巨大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氢。超新星的每一次爆炸,都进一步使星系内增加更多的较重元素,使星际空间内既有大量气体(以氢、氦为主),又有固体微粒。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旋臂空间内的气体原星体收缩而成的,因此它包含有气体和固体微粒。
  地球形成初期遍及全球的排气过程,形成了地球的次生大气圈。这时的次生大气成分和火山排出的气体相近。而夏威夷火山排出的气体成分主要为水汽(约占79%)和二氧化碳(约占12%)。但根据H.D.霍兰(1963)的研究,在地球形成初期,火山喷发的气体成分和现代不同,他们以甲烷和氢为主,尚有一定量的氨和水汽。 次生大气中没有氧。这是因为地壳调整刚开始,地表金属铁尚多,氧很易和金属铁化合而不能在大气中留存,因此次生大气属于缺氧性还原大气。
  在绿色植物尚未出现于地球上以前,高空尚无臭氧层存在,太阳远紫外辐射能穿透上层大气到达低空,把水汽分解为氢、氧两种元素。当一部分氢逸出大气后,多余的氧就留存在大气中。在此过程中,因太阳远紫外线会破坏生命,所以地面上就不能存在生命。初生的生命仅能存在于远紫外辐射到达不了的深水中,利用局地金属氧化物中的氧维持生活,以后出现了氧介酶(Oxygen-mediating enzymes),它可随生命移动而供应生命以氧,使生命能转移到浅水中活动,并在那里利用已被浅水过滤掉有害的紫外辐射的日光和溶入水中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以增长躯体,从而发展了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于是光合作用结合水汽的光解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增加起来。大气中氧的组分较多时,在高空就可能形成臭氧层。这是氧分子与其受紫外辐射光解出的氧原子相结合而成的(见大气臭氧层)。臭氧层一旦形成,就会吸收有害于生命的紫外辐射,低空水汽光解成氧的过程也不再进行。于是在低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成为大气中氧形成的最重要原因。这时生命物因受到了臭氧层的屏护,不再受远紫外辐射的侵袭,且能得到氧的充分供应,就能脱离水域而登陆活动。总之,植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气中氧出现并逐渐增多起来,动物的出现借呼吸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比例得到调节.
http://baike.baidu.com/view/956913.ht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