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著名节日

如题所述

1、蒙古族:马奶节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2、朝鲜族:回婚节

鲜族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都要大摆筵席,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

其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回婚节,也称归婚节,是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这天儿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表示祝福,回婚节比举行婚礼还热闹。

3、苗族:拉鼓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今广西融水县苗族自治区和三江侗族自治县,在苗语里叫“希牛”。大节每十三年举行一次,拉一丈三尺长的大鼓;小节每三年举行一次,拉五尺长的小鼓。不管大节、小节,每次都是三天三夜尽情欢乐。

某村寨东道主办拉鼓节时,附近村的各族人民及亲友都去赶节“吃鼓”,这在苗语中叫“努牛”。农历十月择日举行,为期一天。节日活动以祭祖为中心,由族人推举的首事或副首事主办

4、瑶族:盘王节

盘王节是祭祀祖先盘古,盘庚,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民众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 由盘氏家族发起,现已成为全国盘王节祭祀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祭祀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

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下面将有专门介绍);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长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

5、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扩展资料:

少数民族节日,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因历史、人文等因素,流传下来的一些节日。有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也是因为一些传说继而流传千古。

参考资料:

少数民族节日  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9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有: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酥油花灯节、苗族的花山节等。

    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

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傈僳族的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流行于保山地区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地区,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表现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艰险的精神。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泸水县申报的“傈僳族刀杆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the Firebrand Festival of the Yi ethnic group)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1]  2014年7月18日至7月27日,云南民族村将举办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为主题的原生态火把节狂欢活动,市民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态的彝族风情,参与到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

4.藏族的酥油花灯节

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西藏各地的僧俗民众以及民间艺术师们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讲述藏民族的古老传说。

5.苗族花山节

苗族花山节5月1日前后举行,是川南、兴文、河口、文山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

“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2014年,苗族花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民俗。

扩展资料: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

参考资料:苗族花山节_百度百科酥油花灯节_百度百科 彝族火把节_百度百科傈僳族刀杆节_百度百科傣族泼水节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25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在各个少数民族中,著名的一些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畲族的三月三藏族的酥油花灯节苗族的花山节

拓展内容:

 蒙古族的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也称“那雅尔(Nair)”,“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那达慕大会

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泼水节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火把节

畲族的三月三

“三月三”是畲乡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民们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炊制乌饭,故又称“乌饭节”。在中国畲乡景宁节日期间,畲民们云集乡村,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三月三”

藏族的酥油花灯节  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西藏各地的僧俗民众以及民间艺术师们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讲述藏民族的古老传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酥油花灯节

苗族的花山节  花山节也称“踩花山”、“跳花”等。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川南南部和中西部云南东南部。各地节期不一,通常在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十几万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花山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2-22

1、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泼水节即“浴佛节”,是傣族的主要节日,相当于傣族的新年,一般在每年的四月中旬,持续4——7天。当天清晨人们便沐浴礼佛,之后的几天内大家用清澈的互泼洒,以清洗掉过去一年的不顺与坎坷。

2、哈尼族:扎勒特

“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又称“大年“。时值农历十月,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节日当天各家要在天井里杀一只红毛公鸡,就地煮食,表示祭天。家中成员都要吃一块鸡肉,己出嫁的姑娘不能吃。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

3、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4、回族: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第4个回答  2013-04-07
傣族泼水节,畲族赛歌会,蒙古族那达慕,还有赶摆、火把节等不少节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