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我者,谓我心忧,不懂我者,谓我何所求!这句话的解释是什么

如题所述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扩展资料:

《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十句。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王风·黍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2

意思为: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黍离》全诗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扩展资料:

翻译: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此诗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此诗所提供的具象,表现出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充满失望的呼号,就好像后世诗人”陈子昂吟出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王风·黍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9

解释: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原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出自:先秦·佚名《黍离》

扩展资料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sh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离离:行列貌。

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噎(yē):堵塞。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8

意思为: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黍离》全诗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扩展资料

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河南省的洛阳、孟县、巩县、温县一带,产生了许多民间歌谣,它们大都带有乱世苍凉哀怨的气氛,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人民无处为家的社会现实。在《诗经》中,这些歌谣集结起来,统称为《王风》。

而这首《黍离》序于《王风》之首,历来备受推崇,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中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宗庙故都时,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楼阁、繁华昌盛。曾经的故地,皆变成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偶尔还会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

忧伤痛楚尚能承受,最令人不堪的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接下来的两章,仅易数字,回环往复,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

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深化,情绪压抑的喘不过气来。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情感力度逐章加深,最终无法承受,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仰天怒号,叩问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整首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泪水涟涟地吟唱着兴亡之思:从曹植的《情诗》到向秀的《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带有《黍离》的影子,发人感慨,催人泪下。

第4个回答  2013-03-31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 呢!
《黍离》全诗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