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专业知识)+日军编制详述

如题所述

师团是旧日本帝国陆军的基本的战略编制单位。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学习西方,在建军方面,日本效法普鲁士,日军的师团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从二战至今天,日本依然对陆军基本战术单位编制称“师团”。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1888年,日本陆军将国内原有的六个按地域划分的镇台改称师团,序号从第1至第6,1891年为警卫皇宫又成立了近卫师团。师团编制采取两旅团、四步兵联队(相当于团)再加炮兵、辎重和骑兵联队,平时兵额1万人,战时足额则超过2万人。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共有20个师团,1937年底,日军共有24个师团,除去近卫师团和第八师团,日军有二十二个师团参加侵华战争。1938年日本总共有三十四个师团,在中国战场有三十三个师团,国内仅留有近卫师团。
日军的师团按照时间编成可分为五个档次:1888年-1896年之前建立的老牌师团。1888年日本陆军第一至第六师团建成。1891年建立直属天皇的“近卫师团”,近卫师团是日本陆军的精锐和战略总预备队。日军的七个老牌师团,一直被日本陆军视为第一等师团,装备优先保障。另外,为适应征韩和征华战争,日本在1885年北海道建立了屯田兵,1895年,甲午战争战事吃紧,北海道屯田兵组建为暂编第七师团,1896年5月,第七师团正式建成。第七师团实际上是日军的战略预备队。
1898-1905年,为了与俄罗斯争夺辽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日本建立的第八至第十八师团;1909-1910年为占领朝鲜,设置第十九、二十师团。二战之前,序号从七至二十的师团,被日军视为第二等师团。1925年“宇垣裁军”时这类师团解散了四个(裁撤第13、15、17、18师团),剩下10个二等师团同老牌的七个一等师团共十七个,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之前的“常备师团”。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后,在一年时间内,日军恢复四个大正时期被裁撤的四个师团。
1937-1938年日军建立以“100”打头的十个特设师团。他们是第101、104、106、108、109、110、114、116师团。这些新建的序号100之后的师团称“特设师团”,如第101师团、第114师团便是分别由第1师团、第14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建。在日军建制中,这类部队属第三等师团。
1938-1945年日军建立了第二十一至五十九师团。这些师团主要是从常备师团中抽一个精锐联队为基干再征集补充兵的方式建成的。以21打头的“新建师团”、序号在30至40之后的“治安师团”、序号在50以后的“补充师团”。这类师团采取国际通用的“三联制”(师团内不设旅团直辖三个联队),兵额也只有1.4万人。序号从21至59的师团被视为第四等部队,不过因其军官出自常备部队,兵员也年轻,战斗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师团。
1942年至1945年,日军建立了大量的“增设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感到已有的五十一个师团不够用,由混成旅团扩编或从老部队抽调骨干作基础,建立了大量“增设师团”,序号大都在60至100和120之后,甚至200,300后的师团。这类师团在日军中属于第五类师团,缺乏重装备,兵员年龄少至16岁,老可至45岁,却因其军官、士官都有战斗经验尚能有效组织作战。至日本投降前,陆军作战师团(不含航空和战车等特种兵)达一百六十九个,增设师团成为军中主要成份。
日军的十七个常设师团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这十七个常设师团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5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日军的特设师团
战前日本财力有限不能多养兵,却要多训练兵员,为此陆军服役期仅两年,复员官兵称“在乡军人”编为预备役。各师团管区预备役人员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训练一个月,并有库存装备,临战可迅速组成一个新师团。例如一0一师团即是由第一师团预备役人员组成,这类部队属于第三等师团。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日军又从常师团中抽取个精锐联队为基干,在征集补充兵的方式,陆续组建成了以二十打头的新建师团和五十以后的补充师团,这类师团编制为三联制,即一个师队下直辖三个联队,兵员也只有1.4万人左右。番号为从二十一至五十七的师团被视为第四等部队。因为军官来自常备部队,兵员也年轻、战斗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师团。 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日军师团的战斗力等级
到1944年,日军经过编制改革已经全都是三单位建制的师团。此时日军的师团按照战斗力划分为四个等级。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又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重各一个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辎重各一个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个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日本军队的编制改革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武汉会战后,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1.5-1.7万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感到兵力不够用,由混成旅团扩编或从老部队抽掉骨干做为基础,建立了大量的增设师团,番号在六十至一百和一百二之后,这类师在日军中属于第五类军团,缺乏重装备,兵员年龄小至十六岁老可至四十五岁,因其军官、士官都有作战经验,所以尚能组织起有效的作战。到日本投降前陆军的做战师团为一百六十九个,另外日军被中共领导的游击战所困扰,感到重炮、汽车不适应所谓的治安战,便从各师团中抽掉军官为骨干,组建了几十个独立混成旅团,编制为五个步兵大队,另有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人员为四千九百人左右,主要配备骡马,比较适合于山地和轻便做战。
除此之外为适应在敌后战场对八路军的“扫荡”和对“新四军”的围剿清乡。日军还组建了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在华北和华中,日军遇到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感到重炮、汽车较多的师团不太适应“治安战”,便从各师团中抽调军官、士官为骨干组建了几十个独立混成旅团,直属各军。混成旅团下辖五个步兵大队,另有炮兵队(下辖三个中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编制为5000-8000人。这类部队重火器少,主要配备骡马,比较适合山地和轻便行动,从战斗力看独立混成旅团特别适合打击敌后抗日武装。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7000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简称独混第一旅团)拥有由一个战车联队改编而成的两个战车大队,是最早出现的日本陆军机械化部队;独混第十一旅团则是拥有野炮、山炮各一个大队,是火力强化的野战旅团。
日军师团编制在二战后期的演化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无特种兵(在此处、特种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日军的步兵联队和大队
日军的联队是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联队的编制通常有3000-3500人,人数根据兵种的不同而定.常见兵种有步兵,骑兵,辎重兵,炮兵,工兵.特殊兵种有航空兵,船舶兵,电信兵,机动兵(游击战专设兵种),另外还有独立混成联队(由一定比例的步兵和炮兵组成),特设联队(见于太平洋战争后期).相当我国的旅,最高指挥官是大佐。步兵联队是日本军的基本独立作战单位。一般的步兵联队编制在4000人左右。各兵种中步兵联队编制人员最多.相当于一个旅的编制.联队长通常由大佐担任,有时也有中佐充任.步兵联队和骑兵联队的重要象征是军旗,通称"连队旗",步兵联队和骑兵联队以外都没有军旗,军旗是在联队创立时由天皇授予.
日军的大队标准的编制是1100-1300人。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一般辖三至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至十二挺重机枪);一个炮排或者炮连(配备二门或者四门九二式步兵炮)。日军的大队主要做为守备和在华北、华中执行反游击战任务,日军的大队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30
二战初始日军师团下有旅团。下辖4至9个联队(团)到了后期采用三联队(团)。二战初的师团长一般是中将衔。后期大部分是少将了。此外,日军的师团也分等级的。

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一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第2个回答  2013-04-21
一、小队
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到1945年,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步兵炮小队,两门70mm步兵炮
二、中队
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三、大队
步兵大队800---1500人
驮/挽马制师团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
三单位制师团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
独立混成旅团一线部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四/八挺重机枪?)
守备部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
1945年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
独立警备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
1945年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编组了丁种师团,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 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
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
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
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
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
四、联队
步兵联队辖三个步兵大队,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
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驮马制师团联队辖)
一个速射炮中队(四门37mm速射炮)(挽马制师团联队辖)
无第二个炮中队(三单位制师)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
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
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 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这就是二战时期日军的编制
第3个回答  2013-03-30
你一分不给,还想了解这么多,楼主异想天开。
第4个回答  2013-04-17
你想知道什么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