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明皇陵无一被盗,清皇陵却被盗多处呢?

如题所述

据明朝人的资料记载,元朝皇帝死后,不用棺椁,而是砍一棵大树,劈成两半,将死去的皇帝装在掏空的树中,用三道金箍把树勒紧,埋葬在于一块没有明显地标的土地。最后万马踏平,播种牧草,绝不留下一点曾经埋葬过的痕迹。

如果要祭祀祖先,就会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一头小骆驼,母骆驼因为悲痛哀嚎,会记住这个伤心地方。等到第二年祭祖时,让母骆驼带路,母骆驼就能找到下葬的地方。如果母骆驼死了,那就再也没人可以知道先埋葬的具体位置了。所以迄今为止,没人知道元朝皇帝的陵寝埋于哪里。

另外据传说称,元代皇帝下葬,没有值钱的陪葬品,仅仅只有随身物品而已。因而这也更让人对元皇陵不感兴趣。爱在哪在哪,后人没兴趣找一座没有陪葬品的陵墓。

明朝皇陵的情况比较复杂。并非是如网络上的传言,从来没有被盗过。

明皇陵在五个地方都有分布,分别是:南京的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北京十三陵、安徽凤阳的明皇陵(朱元璋的父母)、江苏省盱眙的明祖陵(朱元璋的爷爷奶奶)、湖北钟祥的明显陵(嘉靖皇帝生父)。

在这五处明朝皇陵中,安徽凤阳的明皇陵可以确定是被毁了,毁于张献忠之手;江苏省盱眙的明祖陵应该没被盗过,因为一直都被淹在水里面;湖北钟祥的明显陵据说被人盗掘过,日本人在抗战期间偷搬过明显陵的石像生;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保存的比较完好。只有定陵因为“考古”,比较倒霉的挖开了。

另外,据一些资料记载。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虽然皇帝陵寝没被盗过,但是地面建筑和后妃陵寝有被盗掘的记载。不过这并不妨碍明代帝陵的完整性。

因此可以说,中国历朝历代的皇陵,只有明代帝陵是大多数没有被盗的,其他朝代能有一两座不被盗就算不错了,而明朝截止到现在,至少有十三座是完整的。这是中国帝陵的一个奇迹。

至于明朝皇陵为什么会保存的如此完整,我觉得主要原因是运气好。

北京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因为陵址都离大城市比较近,保卫严密,因而这两处皇陵在明末混战时,都免于了战火。(反面案例就是凤阳的明皇陵)

李自成进北京期间,时间太短,没来得及对十三陵下黑手就退出了北京。

清朝入关后,由于清朝是打退了李自成得到的北京,并没有与明军起什么冲突,况且清朝对崇祯自缢殉国的勇气也非常敬佩。所以清朝对十三陵的保护一直都很好。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身份祭拜明孝陵。俨然有一种“反清复明”的感觉。这等于是在给世人昭示:明朝是咱们祖宗。难道子孙会挖祖宗的陵寝吗?

显然是不会的。

再加上明朝皇帝离大城市都近,而且明朝皇陵的宝顶特别大,地宫特别深,很难挖,不容易动手。所以在民国时期,明朝皇陵的保存一直都比较好。

在就是清朝。清西陵没啥大事,只有光绪的崇陵被盗。但清东陵被盗的就厉害了,东陵除了顺治的孝陵之外,全部被盗。被盗的皇帝名单包括: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以及埋在皇后陵中的慈禧。

为什么清东陵会被盗?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民族因素。

这个不用多解释,当年孙殿英盗东陵时,完全没有道德负担。事后他声称自己是大明首辅孙承宗之后,他挖东陵是替祖报仇。这种明显是胡扯的话,当时居然还有很多人同情他,觉得他做的对。这就足以可见,东陵被盗掘,民族因素是一个关键原因。

第二,陵园的选址太偏僻了。

除了民族因素之外,清东陵被盗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选址太偏僻了。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离唐山市有100公里,离北京市有140公里,离天津市有150公里。完全是三不管之地。如此之偏僻的地方,也不知道当时顺治皇帝是怎么挑中了那个风水宝地的?

1928年孙殿英盗掘东陵前,他的部队因为不受重视,不能驻扎在大城市,因而只能驻扎在小地方的蓟县。然而谁能想到,由于蓟县的马伸桥镇离清东陵只有不到15公里的路程。孙殿英看着东陵离自己近,然后他就把东陵给盗了。

清东陵被孙殿英盗掘之后,由于民国时代战乱不断,清东陵又被民间土匪反复盗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