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社会历经发展要经历三种形态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①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③物质决定意识。这些表述严格地说都是等同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无神论者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可以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2,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主要的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关于万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6
论语漫读:十世可知也?—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吗?
江上小堂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损”和“益”都是易经中的卦象。孔子晚年专注于注释《易经》,相传《易经》中的《易传》即为孔子所作,其中对“损”和“益”还做了哲学上的解释。
子张问孔子:“未来三百年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即使是三千年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所谓鉴古知今,温故知新。孔子的意思是可以通过过去的历史趋势来预测未来的变化。这也是了解历史的意义所在,以过去的经验来预测和做出更好的选择。但社会发展有没有所谓的规律呢?总结出过去的历史发展规律,认为未来的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再以这个规律去预测未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有规律可循,人类历史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并最终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但历史证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失败了。特别对于中国历史,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更缺乏解释力。
可见,历史并没有严格的规律可循,让人们可以像自然科学规律那样对未来做出准确预测。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太多了,偶然的和长期的,自然、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因素等等,交织在一起又相互影响。如果要说有什么根本因素,那只能笼统地说是人的自主意识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而这是无法预测的。像孔子所说 “十世”甚至“百世”都可预先知道,就太不靠谱了。但短期的大范围的社会发展趋势,还是可以借助历史经验来选择和预测。不然的话,历史就毫无价值。
马克思是将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和标志。而孔子观察社会变迁的主要指标则是礼。他所说的“所损益”,都是指社会礼仪的减少和增加。在《论语》八佾篇,记载了孔子的另一句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可以佐证孔子所谓的“所损益”指的是“礼”。
杞国是周的封国,是夏禹的后裔;宋国也是周的封国,是商汤的后裔。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个一二三,但在它的后代杞国,已经流失,不足以证实我的话;殷朝的礼,我也能说个一二三,但在它的后代宋国,也已流失,也不足以证实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贤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这话说明,孔子接触到了一些夏商礼仪的文献资料,但不够全面。而孔子通过已知的一些资料推测出了一些文献中没有记载的礼仪,但却没有足够的文献来证实。孔子这两段话,都包含着如何从有限的事实中却推测未知的事情,但一个是推测未来,一个是推测过去。在孔子及其门徒看来,了解礼仪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变迁也是为政的重要内容。
2018年5月8日
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来
第2个回答  2020-07-25
猴子的社会经历主要是有说还有呃一一种徒弟的言说还有理论的一个增加的解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