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走向社会都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本来是很优秀的,考上大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远远超越了同龄人,但是为什么一出社会就仅仅能够拿到几千块钱的工资呢,除去租房和生活成本,根本就剩不了多少积蓄。当到了一定的年龄岁数,却没有足够的积蓄去承担高额的房价,甚至需要父母来支持。所以很多父母就会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从小都很优秀,长大了之后却变得如此的平庸,不仅没有实现我对他的期盼,而且反过来甚至还需要我来支持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结果呢?
其实这就是穷人的思维,问题并不出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出在教育孩子的家长的身上。正是因为家长的短视,经济社会不会赚钱的人都是废人,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盲目地让孩子选择所谓赚钱的行业。结果出了校门之后才发现,时代已经不同了。原本非常优秀的孩子就是因为受到了家长们穷人思维的毒害,才导致了一个个的天才沦为平庸,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很多家长就不开心了,什么叫做穷人思维,虽然说我们过得并不富裕,但也没有那么难,穷人思维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是因为很多家长并不真正能理解穷人思维,潜移默化的用这种思维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才导致了孩子逐渐沦为平庸的结果。
那么穷人思维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穷人思维当中的穷人并不是指物质上的贫穷,因为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很多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物质上的贫穷。穷人思维当中的穷人指的是眼界小,没有长远目光,只注重目前的短利而不注重长远的战略利益。认知实在太过狭小,资源接触面比较窄,接触到的信息不够有内涵,大多是浮于表面。这样就导致了认知的能力比较弱,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广。
但是由于人长时间在这种思考方式当中做出行为选择,也就成为了一种依赖行为,在这种选择下也会导致人的思想和意识长时间的趋向于这种选择。
即使这种选择在旁人看起来是非常不利的,但是由于只看到短视并没有看到长远,只能饮鸩止渴,得到蝇头小利。从不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挑战自己的思维观念,一直用它也就是一直思维穷困,这就是所谓的穷人思维。
这里就用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例子举例吧。
张红和李伟都是农村出生的孩子,两家都是邻居。再加上张红与李伟的年龄相差不大,两人从一年级到初中都是在一个班里。张红的成绩优异,但是李伟的成绩一直都处在班里中等。
张红家里有一个哥哥与一个弟弟,哥哥本来被父母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多读书。但是张红的哥哥从小性格就很叛逆。并不是读书的料,高中和高年级的同学打架,被学校开除了。如今和村里的人一起在上海打工,每个月挣的工资也只够自己一个人花,有时还会给父母打电话说自己生活费不够。父母心疼自己的大儿子,每次打电话说自己的工资不够花,就会把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钱打过去。
按理说张红的哥哥成绩不好,张红的父母应该把读书的期望寄托在张红身上才对。而且张红学习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就连老师都说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但是张红的父母偏偏不,把读书的期望反而寄托在了那个还不到10岁,同样调皮捣蛋的弟弟身上。原因只不过是因为张红的父母重男轻女,一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所以女儿不用读太多书,读了也白读。但是儿子就不一样了,养儿防老。所以张红的父母一直都固执着坚持自己重男轻女的观念。
初中毕业后,按照张红的成绩本应该去市里的重点高中读书。但是张红的父母死活不让张红继续读书,说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完成了。不用继续读书了。趁现在还年轻,可以和村里的人一起外出打工,还能挣一些钱。张红哭也哭了,闹也闹了,最后还是没坳过父母。收拾东西就到上海打工去了。
而李伟呢?虽说家里条件和张红一样,都很贫苦。但是李伟的父母没有偏袒任何一个孩子,用李伟父母的话来说,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送全部的孩子上大学。李伟的成绩在高一之前都很一般,因为他压根就没打算好好学习,就等着初中毕业之后就去打工,还能赚点钱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初中毕业后李伟就和父母坦白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就是和村里的人出去打工,赚点钱了自己去学理发。
话还没说出口,就被父母狠狠地骂了一顿。李伟这才明白父母的心意,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努力读书,未来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即使现在的生活在贫困,也不会让孩子放弃读书。从那以后,李伟就发了疯似的学习。平时在食堂打饭排队,都拿着单词本在记单词。高考李伟考了680分,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