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答题有什么技巧?

公务员面试时,有哪些话是不能说的?

公务员面试答题有什么技巧?公务员面试时,有哪些话是不能说的?

【语录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我会制定一个完善的工作计划

很多考生感觉,这种引经据典式的开场白,能增色不少,但由于相似表述太过密集,考官们一天往往要听十几遍乃至几十遍,毫无新意的反复引用,不但不能起到让考官眼前一亮的效果,再好的句子也要听吐了。

【语录2】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或者“辩证统一”)地看待

很多考生作答时,往往担心自己看问题不全面,甚至是偏激了,所以动不动就强调“一分为二”、“辩证统一”看问题,不敢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妄图通过模棱两可的表述,求个稳妥。其实很多面试题目,都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稀泥”的表述反而容易引起考官反感,不利于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语录3】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我们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碰到涉及党群、干群关系的题目时,很多考生会不约而同地引用上面这句话。这句话本身很好,但是讨厌在重复率太高。类似的例子,还有领导人的“两山论”,也是涉及环保话题考生必会反复引用,效果不佳。

【语录4】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

很多考试,都很喜欢在面试中用这种排比句式,感觉很有气势,也显得有积淀。特别是上面这句话,由于适用范围广而被考生们反复引用,至少也会出现其中两三个分句。用得多了,就显得不真诚,没有自己真情实感,流于形式起到反效果。

【语录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但凡涉及到“以身作则”、“做好先锋模范作用”的题目,上面这句话的“出镜率”也会高得惊人,反复出现在考场上,挑战考官的忍耐力。同一道题目反复听,本就非常心焦,而同一句话反复听,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给高分的念头。

【语录6】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这句话,也会高密度地出现在涉及学习型社会教育相关话题上,尤其前半句更是号称被引用滥了。重视少年儿童,重视教育,本来是基本国策,奈何类似题目中,这句话被引用的频率实在过高,让考官烦不胜烦,也就起不到好作用了。

总之,考生们需要注意,面试是考官在测查你适不适合公务员岗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国家公务员面试其实比较忌讳“空话套话”,考生应该学会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给考官提供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回答,答出明确、有见地的观点,才更有机会在国家公务员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好啦,问答完毕。另外,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大家在备考过程中,推荐用上学吧公务员题库。

最后,预祝大家公务员考试顺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笔试成绩出来,最重要的就是面试工作了,公务员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2个回答  2021-10-21

第3个回答  2020-10-21
学会和考官交流其实考试的时候,考官除了必要的场面话是不会搭理你的,甚至可能都不会抬头看你,这时候想要和他们产生互动就必须要抓住眼睛,眼神的交流有时候要比语言更有效~
第4个回答  2020-10-27
辽宁公务员考试面试技巧:“三招”提升语言流畅性
很多经验证明,在辽宁省考面试中,要想取得优异成绩,语言流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考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很大问题,比如卡顿、重复,或者频繁出现口头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平时不良的说话习惯;二是词汇量少、词语匮乏;三是思路混乱。要提升语言流畅性,大连中公教育建议考生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改掉不良说话习惯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那样的口头禅,比如:“嗯”、“额”、“这个”、“那个”、“就是”、“一个”等。这些口头禅在日常交流中不会有太多影响,但是在面试中,它们的存在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这些口头禅会影响到语言的流畅性,会让考官产生听觉疲惫,甚至考官觉得考生缺乏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做事情拖泥带水。考官一旦产生这些负面印象,必然会给考生极低的分数。因此,考生要尽力避免此种情况出现。
众所周知,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考生不能幻想着考前几天的努力就能够让自己“改头换面”,而应该注重日常练习,在平时的说话中就要提醒自己不说口头禅。考生可以录制短的音频、视频等,通过回放直观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并在接下来有意识地进行停顿,减少口头禅出现的频率。如此坚持10天左右,语言的流畅性将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平时加强积累
还有一些考生平时说话侃侃而谈,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但是同样会在面试中出现卡顿。考生心中明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但是就是说不出来,犹如“茶壶里煮饺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考生规范性词语匮乏。对于这种情况,考生要多记多积累官方用语,可以通过阅读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新闻网上的评论性文章,学习并掌握常规的政府用语,日久天长,词汇量丰富了,语言的流畅性自然也就提升了。
三、牢固掌握答题思路
语言不流畅的第三个“病因”是思路混乱。考生对于自己想说什么、要说什么完全没有概念,在表达时往往是天马行空、信口开河,想一句说一句,如果再加之词汇量不足,势必会说了上句没有下句,句子和句子之间出现长时间停顿。对于这种情况,重要的是考生要明确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提前规划好要说的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对于每一类型的题目都有明确的答题思路、并且牢固掌握答题思路。要达到以上目标,考生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其次要通过练习5道以上的题目掌握思路,最后用此思路去答同类型的新题目。经此三个阶段,考生对于思路的掌握才能到达熟练掌握,在面试的高压环境中方可做到得心应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