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否是家长“惯”出来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6-03
个人觉得抑郁症的产生因素可能跟家长有关,但应该跟“惯”无关。“惯”意味是对孩子的溺爱,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什么有什么,更多的可能养成自私、自大的心理,形成抑郁心理的概率比较低。那家长的哪些行为或教育方式会引发孩子抑郁症的产生呢?

1、1、父母高度的控制欲,对孩子的内心或真实的需求视而不见、毫不在意,严格要求孩子的一切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导致年幼的孩子真实情绪情感只能不断被压抑、无法表达,最终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2、父母经常吵架,夫妻关系不和谐和家庭环境不和谐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感到孤独,性格也会越来越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很容易患有抑郁情绪或抑郁症;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适当的严格要求可以督促孩子,但过于严格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压抑,永远无法满足或完成父母的要求,引发抑郁;

4、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家长情绪的宣泄桶。特别是年幼的孩子,承受太多父母负面情绪,会产生自己不被爱、不受父母喜欢的体验,进而对生活感到无望,消极等抑郁情绪。
第2个回答  2021-06-03
抑郁症并不都是家长惯出来。
抑郁症是长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暖暖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病。当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会对周围产生一种失望,厌倦的心理慢慢的这种病态变严重的时候,她的抑郁症也就慢慢的严重。
第3个回答  2021-06-03
不能说这么绝对,因为每个人也有先天气质,最早的气质类型根据神经活动的特点,将人大致分为四种气质类型,其中就有一种抑郁质,这种人属于神经活动度低、稳定度低、灵活性差,具体表现为内向、不喜欢与人沟通交流,而且比较敏感,这种先天的气质类型,会决定其抑郁的倾向相较他人更严重。

但是家庭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幼儿在养育过程中,如果一直被迫压抑情绪、又没有好的情绪沟通渠道及处理情绪的方式,而且一直被教育有强烈的“负疚感”,那么很有可能会在孩子的内心埋下抑郁的种子。

同时,如果有抑郁倾向的情绪了,家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家庭属于任何人的第一社会支持系统,如果家庭让当事人感觉到是有归属感、有价值感的,会让其更有力量能走出抑郁症。
第4个回答  2021-05-23
这件事情不绝对,因为很可能是由于家长的厉害,让他心灵变得比较脆弱,所以在长大以后会有抑郁的情绪,或者是在从小的氛围之内,可能会受到了一些打呀影响。养成了一个无法抗挫折的性格。
第5个回答  2021-06-03
所谓的“惯”,一般是指溺爱,没有原则的顺从孩子的要求。也包括对孩子生活上大包大揽,让孩子十指不沾阳春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很多家长并没有这样,孩子依旧得了抑郁症。我不是专家,但是熟人朋友的孩子得抑郁症的有几个,我们也聊原因,一起反思当父母哪里做的不对。
朋友甲的男孩一直学习很好,到了高二给家里提出要求去学美术,考动漫专业。爸妈不了解艺术行业又是工薪阶层,苦口婆心劝孩子,当然父母的威严也起作用,孩子文化生考上了211大学。到了大一快结束的时候,就说啥也不去学校,还是要学动漫,无奈休学一年。听说到现在已经退学,而且不和父母住一起,在外面租房子住,不出门,不和任何人接触,并且出租房没有安装网络。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个娃,不去医院也不治疗。
乙家的孩子上了自己不喜欢的大学,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感受不到快乐。诊断中度抑郁。说妈妈从小到大都太关注她的学习,安排她的学校,她被动接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