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曝光16起拒收现金行为,拒收现金给社会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

如题所述

早先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0〕第18号》明确指出,规范现金使用行为的基本原则在于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鼓励支付方式和谐发展,尊重公众自主选择权,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在公告实施过程当中,央行公布了第一批处罚结果,依法对16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500元至50万元人民币不等,被罚单位主要包括公园景区、公共服务机构、停车场、保险公司等。可以说央行的打击力度不小,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为什么央行要严打拒收现金行为呢?

1、 首先拒收现金违法。

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现金消费是国家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

2、拒收现金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有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移动支付也可以选择现金支付。消费者在现实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当下可能无法实现移动支付,此时拒收现金就等于拒绝消费。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实现是建立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上面的,但是很多年纪大的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操作移动支付,商家拒收现金,他们的消费权利就会遭到损害。

3、拒收现金损害了人民币的地位。

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拒收人民币就是在挑战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对人民币的权威和流通性造成损害。因此,不拒绝现金支付也是捍卫人民币在国内自由流通的权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5
拒收现金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民应有的权利,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还不习惯手机支付,而现金是他们唯一的交易渠道,所以这种做法无疑是侵犯了他人正当权益。
第2个回答  2021-01-25
这种现象当然是会给社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也是对国家非常的不尊重,因为现金也是钱,这样子就是在抵制国家的一些事情。
第3个回答  2021-01-25
别忘了,现在这个社会还有一些人不会使用网络支付,就比如说一些老年人,一些文盲。这样做只会减少现金的流动,一些不使用网上支付的人消费减少,给他们的生活也带来了麻烦。
第4个回答  2021-01-25
拒收现金给社会带来了很严重的恶劣影响,并且这样的举动也是对人民币的一种不尊重,而且也使得现金在社会上不流通,并且现在这种行为已经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希望人们能够引起注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