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和古琴音色上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外观区别

古琴


古筝

二. 形成年代与名称区别

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称“瑶琴”“七弦琴”,而“筝”就叫筝,也称“秦筝”。古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筝的出现要晚于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二千五百余年。

三.体积的区别

古琴形状更小巧,方便携带。古琴一般长为1.2米左右,宽约25至30厘米。

而筝要比琴大很多,古筝的规格一般长为1.6米左右,宽约40至50厘米。

四.琴弦的区别

琴最初为五弦,在汉代后定型为七弦,中间没有琴码,一弦多音,一直延用至今。与琴同时期存世的多弦弹弦乐器是“瑟”,为二十五弦,筝应该是在“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筝在最初为12弦,至唐代为13弦(现日本还有使用),后弦数越来越多,中国现代筝普遍已改为21根弦,中间有弦码,一弦一音。

五.音声的区别

古琴入心:古琴的音量较小,音色沉厚古朴,能使人静心放松。

古筝悦耳:古筝的音量较大,音色相对明亮华丽。

六.演奏方法的区别

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绰、注等等。在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取音时,可作往复摆动的“吟”、“猱”和上滑音“绰”、下滑音“注”等多种技巧奏法,从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的琴音有三类:散音、按音、泛音。

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七.记谱法的区别

古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代后称为“减字谱”。

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八.历史传承的区别

古琴有大量传世的古曲(比如:流水、广陵散、潇湘水云、欸乃、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等均直接传承于古谱),仅明清两代就出版了以古琴专用“减字谱”形式印制的琴谱多达150余部,历代古琴专用谱记有三千余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曲谱尚有六百余首。

古筝的古谱较少,少数传承古曲如《渔舟唱晚》,应该是民国时期产生的。当代传播较广的筝曲多是近、现代筝演奏家、作曲家根据古琴曲以及一些现代曲目进行创作移植改编的,比如著名筝曲《高山流水》、《秦桑曲》、《寒鸭戏水》、《西楚霸王》、《临安遗恨》、《瑶族舞曲》《春江花月夜》等。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中保存有数百张唐宋元明清传世实物,仅唐代古琴就有近二十张,一些唐代古琴还能用于演奏。而筝的传世实物极为罕见,展出的多为根据出土文物(已不能弹)仿制。这是由于古琴板壁更厚、有漆胎保护、制作工艺更精密复杂,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使用寿命可长达上千年。而筝的面底板壁皆薄,没有漆胎保护,使用寿命短,这就是“只有千年古琴,没有百年古筝”说法的由来。

九.学习难度的区别

琴与筝的初级曲目入手难度差不多,到了中等水平曲目,筝曲对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显要高,技巧上非常难练。所以技巧上筝更难学,而在意境的表现上,古琴历来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道器,有其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需要琴者学问修养的长期积累与体悟,才能深入琴道。

拓展资料

关于古筝:

古筝,又称筝、秦筝,中国拨弦乐器,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命名:

一说为象其音色,一说来自二人争夺乐器的故事。

历史:

古筝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已经存在,用于原始的舞乐。

汉时,筝为筑的琴身加装至5弦而成。唐朝初年(公元7世纪)有轧筝的记载,证由击弦乐器转变为拨弦乐器,并发展至13弦,接近现代古筝刍形。南宋时,轧筝易名“蓁”,7弦筝和13弦同时被使用[,而13弦筝多用于民间。清以后广用13弦筝而未有7弦筝。

琴体:

筝体为木制空盒,呈扁长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两端搭在山口上,左山口呈S形,右岳山为平直。左侧为筝尾,或称凤尾,有弦钉以固定琴弦,右侧有螺丝钉,可以调节弦张力来控制音高;中间有称为雁柱的琴码支撑琴弦,移动琴码也可调音。筝的弦数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见为21弦筝,另有16弦筝、26弦筝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龙钢弦、钢弦、丝弦等。

古筝的高音弦最靠近弹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内至外称1弦至21弦。21弦筝通常按照D大调五声音阶定弦,过左手在琴码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升音;在现代多调式(或称无调式)乐曲中,则是透过特定音阶设定达到不同特殊曲风的目的。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古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3-23
第一,古琴是古琴,古筝是古筝,这是两种不同的乐器。从外形看,古琴有7根弦,琴身比较窄短,弹奏时通常是放在专用的古琴桌上的。有的琴有“品”,不过是点化在琴板上的,不是支棱在琴弦上的。古筝有21根琴弦,有码子,一般是每个琴弦上支一个码子。弹奏时,古筝一般被支在专用的架子上。第二,古筝或是古琴的共鸣箱,据我所知,有一块木头挖的,也有拼的。古琴的共鸣箱很小,古筝的大很多。第三,古筝的音色比较亮,清脆,音域相对广,代表作品的是《渔舟唱晚》《战台风》《寒鸦戏水》等等。古琴的音色比较浑厚,音域不宽,代表作品有《梅花三弄》《酒狂》等。第四,建议不懂的人不要装懂,建议提问提者到网上搜一下这几首代表作品,一听就更清楚了。
第2个回答  2006-03-24
古筝的声音清脆
音量大于古琴
演奏时带假指甲
所以音色亮,脆

古琴与古筝相比
琴身没有码子
所以左手的表现手法丰富
如:
吟,逗,撞,猱,近,上,掐起,掐撮三声……
一张古琴有三种音色
散音,按音和泛音

古琴的制作要求很高
一张手工琴的制作时间约2年
而古筝几乎都是乐器厂出的
古琴的“琴声十六法”里有详细音色与演奏的要领知识
不妨查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29
古琴七根弦,古筝二十一根弦。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入。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长160厘米,宽38厘米,厚14厘米,最早有5根弦,后来逐渐发展为12、13、16、21弦,现在还有24弦和26弦筝,常用的为21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器类的"有码乐器"。
简单的说,古琴的声音小,适合舒缓的乐曲;而古筝的声音大,能够满足对激昂乐曲的释诠。
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含蓄,古朴典雅而不失亮透,经典曲目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流水》等。
古筝的声音,音域宽广铿锵有力,加持力很强极具穿透力,经典曲目有《渔舟唱晚》《大浪淘沙》《春江花月夜》《满江红》《步步高》等。
大概就知道这些了,希望楼主还能找到更全的~~
第4个回答  2020-05-14
古琴声音更加醇厚,由于大多采用丝弦,所以弹奏声音也更小一些,在古代,弹奏古琴并为是一种娱人的演奏,而是娱己,是文人陶冶情操的一种行为。而筝则多用于娱人,所以声音更加明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