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兑现加入WTO后2015年关税减免问题衍生中国国情问题.

根据中国加入WTO后承诺2015年减免0关税并开放各行各业,但距今为止,政策导向是确实兑现减免关税,开放部分行业,但在降低关税后,则增加消费税与增值税,相互对冲则等于减与没减一样,当然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确实可行并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但对中国公民消费来说则确实聊胜于无。
就目前因此事最热点的汽车行业来说,国外50W的汽车,国内100W,本人个人观点是每个人赚钱都不易,同等消费水平上当然希望享受更好的利好,如能同等价钱购买更好的当然如此。
当然站着国家的角度来想,如此一来,那么所有消费群体都去买国外的产品,势必预示国内本土市场面临大规模倒闭与本土市场坍塌,所以必须保证本土企业与进口企业的竞争性,因此我兑现承诺但增加其他税种并没有错。
好,那么问题来了,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没有错,站在中国国家角度思考也没有错。
那么既然如此,中国保证了本土企业优势但却无法保证国民消费的优势,那么是否会造成人口流失?
根据历年统计,申请他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几乎每一年都在同比增长,如果本土企业始终无法超越外企,无法吸引本土消费者,这样下去是否是个死循环呢?
例问,同样一百万RMB国外能贷款好房同时买好车,中国却只能首付或单买好车,如此是否也是剧人口流失增加的因素之一?
虽是国情决定国策,但总让人感觉哪不太对。

2015年0关税只是谣言。
早在入世初期的2001年12月,就有媒体公布了中国入世后,进口汽车行业降低关税保护的目标。根据《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中国加入议定书》及其附件等内容显示,到2006年7月,进口轿车的关税降到25%,平均每年降低10%。但关税减让不是逐年顺延递减,而是从2002年开始,每年有一个递减水平,直到2006年1月1日减为28%,同年7月1日减为25%。而根据新华网2006年6月15日消息,中国财政部15日宣布,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从2006年7月1日起,中国将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进一步降低部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财政部介绍,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至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承诺已经履行完毕,汽车的高关税保护时代终结。不仅如此,中国针对入世的全部降税承诺早已于数年前完成。根据中国财政部官网2011年12月8日消息,财政部关税司综合处负责人介绍,自2002年1月1日起,我国逐年降低关税税率,至2010年1月1日,降税承诺已经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1%,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其中针对部分数码产品的进口实施零关税。 “进口车零关税”传闻从何而起?既然中国已将加入世贸组织的降税协定履行完毕,网上传闻中的“2015年”和“汽车零关税”这两大关键词又是从何而来呢?恐怕有必要追溯到美国的一项“0关税提案”了。根据人民网2002年12月4日报道,当年12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了一个方案,建议所有成员到2015年之前取消所有工业品和消费品的关税,实现贸易的零关税。另有消息显示,该方案具体步骤为,2010年前将所有制造业产品的关税减至8%以下,并在以后的5年内逐步减为零;目前关税税率在5%或以下的产品2010年前减为零。如此来看,“零关税”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但这一提案的后续发展却并不顺利。美国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将贸易自由化的重点放在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上,即发达国家最有竞争力的强项上这让发展中国家颇为不满。巴基斯坦代表明确表示,在他有生之年,巴基斯坦不可能实现零关税。乌拉圭驻世贸组织大使卡洛斯·卡斯逖罗希望,美国能将农产品也包括进来。就连美国的盟友欧盟对此反应也不如外界期待的那样积极。美国的提议不仅在国际上曲高和寡,在国内也支持者鲜。美国国内媒体普遍认为,美国的这个提案肯定要遭到亚洲、拉丁美洲的反对,因为尽管这个提案会使美国做出一些牺牲,但是对拉美以及亚洲减税的要求更大。美国国内舆论认为,这项计划的宣传意义要大于实质意义,很可能不会被通过。值得注意的是,取消“关税保护”不同于“取消关税”。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早在2006年7月1日,中国汽车工业就已经向“关税保护”告别,迎来25%正常关税的时代。对进口车而言,如何降低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才是降低进口车高售价的重要途径。追问

此文我知道,请回答重点 误copy网文,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