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冻不死的常绿植物植物为什么冻不死?

如题所述

1、它们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休眠。

植物的生长发育、传种接代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

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这其实也是植物面对寒冷做出的应对法,“沉睡”可大大减少减少消耗,抗寒能力自然加强。 

2、有木栓层的保护。

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

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常青绿树也会采取“穿甲戴盔”的方法对抗严寒,如松树、柏树会在其树皮和叶表面分泌出一层蜡质,既可防止自身水分蒸发,又可御寒;其他如椿树、杏树等,则分泌出胶状物质,以御寒防冻。 

3、一般来说,在寒冬来临之前,园林部门都会提前对树木进行“刷白”“穿冬衣”,这是冬季前为树木进行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能使树木免受冻害和病虫害,提高树木的抗寒性和抗虫性。

扩展资料

室外花木防寒防冻法

一、注意修剪

由于冬天寒冷,冬季休眠花木的修剪(如月季、紫薇等)时间宜适当推迟至春季气温回升、花木尚未萌芽前进行,以防枝条被冻伤,影响生长。当年修剪也可现在进行,只是枝条要适当留长一些,等气温回升再进行一次复剪,剪除过长及冻伤部分。常绿花木(瓜子黄杨、龙柏)应及时修剪,可提高冬季观赏价值,还能减少蒸腾,提高植株抗寒性。

二、增施有机肥

室外越冬花木的施肥,冬天一般花木都处于休眠状态,不需施肥。但有些花木在冬季或翌年早春孕蕾开花,如蜡梅、梅花、碧桃、连翘等,对这些花木可在初冬时施些有机肥,一可保暖,二可增加肥力,给孕蕾、开花的花木增加营养,孕蕾开花好。有机肥分解可释放热量并增加土壤肥力。结合施肥对植株进行培土,以盖过根基处为宜,形成一圆锥状的小土丘,可保护容易发生冻害的根基处安全越冬。

三、增加覆盖物

夜间或霜雪天,在低矮的花木(如瓜子黄杨、矮化海桐等)上方覆盖遮阳网,可避免苗木枝叶与霜雪直接接触,减轻冻害,还能增温1至2℃。有条件的地区可在遮阳网下面加一层薄膜,起挡风作用,效果更好。

参考资料来源:武汉市绿化委员会-树怕冷?怕的要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3

冬天冻不死的常绿植物:

蕙兰、郁金香、风信子、仙客来、火棘盆景、一叶兰、杜鹃花等。

常绿植物特别耐寒的原因:

1、植物的抗寒性。

2、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 。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或低温训化。

3、经适当的抗寒锻炼过程,植物逐渐完成适应低温的一系列代谢变化,获得较强的抗寒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