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蛇的成语和典故

如题所述

1、龙蛇混杂

【拼音】: lóng shé hùn zá

【解释】: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出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帛难分,龙蛇混杂。”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文殊》:“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2、打草惊蛇

【拼音】: 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释】: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3、牛鬼蛇神

【拼音】: niú guǐ shé shén

【解释】: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 唐·李贺《李贺集序》:“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4、蛇行鳞潜

【拼音】: shé xíng lín qián

【解释】: 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出处】: 汪东《刺客者校军人论》:“刺客者,怀弹丸,淬匕首,蛇行鳞潜,如螳螂之捕蝉,恐其有警而飞翔。”

5、草蛇灰线

【拼音】: cǎo shé huī xiàn

【解释】: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出处】: 《花月痕》第五回回评:“写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