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

如题所述

本区铀矿床主要为产于花岗岩体内断裂破碎带中及接触围岩中的热液脉状铀矿床。通过大量矿床研究表明,区内热液铀矿化大多受燕山期花岗岩浆及新华夏系断裂构造制约,绝大多数为中低温热液单铀矿床,铀矿成矿的共同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大型复式岩体,最好是加里东期—燕山期岩浆旋回发育较全者成矿有利,特别是燕山期多阶段侵入,且侵入阶段较齐全者更为有利。在复式岩体早期(阶段)花岗岩体中,铀矿床常产于燕山期小侵入体附近,特别是燕山晚阶段酸性—超酸性小岩体对铀矿化关系更为密切,如诸广山、苗儿山岩体等。

(2)花岗岩体围岩为较古老的含铀丰度值较高的变质岩,这些含铀丰度值较高的岩系,常被较大的断裂切割并贯穿于岩体之中,在其断裂中的有利部位及其旁侧次级断裂中,形成花岗岩体中及其近侧围岩中的热液脉状铀矿床,如九嶷山、明月峰岩体等。

(3)东西向、南北向、新华夏构造是宏观控矿的主要构造,其复合部位是控制矿田(区)的有利部位,而大多数的矿床或矿体直接产出于新华夏系各组断裂带中。在新华夏系各组断裂带中,又以北北西向(大义山式)扭张性断裂对成矿最为有利。其次为张性断裂复合于其他断裂部位铀矿化亦属有利。

表3-1 花岗岩型铀矿床类型划分及其特征表

(4)矿床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其中硅化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矿床占80%以上。而硅化断裂破碎带常有规律地受构造应力场制约,大多数矿床的含矿硅化破碎带常成群成带出现,有的呈现一定的侧伏规律。因而矿脉条数多,矿床内的矿体个数也多。每个矿床往往由几个或几十个矿体组成,大多数矿体规模较小,但一般常有一或几个主矿体规模较大,个别工业矿体长度达千米以上。矿床铀平均品位(即质量分数,下同)一般在0.15%左右,个别高达0.5%。矿体形态比较复杂,而主矿体则相对较为简单,多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

(5)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常见为沥青铀矿与石英、萤石、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绢云母、绿泥石共生,少数矿床还见沥青铀矿与氟磷灰石共生。具有工业意义的主要矿石建造有沥青铀矿-石英(或玉髓)、沥青铀矿-石英(或玉髓)-赤铁矿、沥青铀矿-石英-萤石、沥青铀矿-石英-黄铁矿、沥青铀矿-石英-方解石和沥青铀矿-绢云母-绿泥石建造等。矿床工业类型属单铀矿床,铀浸出率一般大于95%。

(6)以硅化为主的蚀变普遍而强烈,硅化一般具多阶段活动,常形成一定规模的硅化带;带中及其两侧常伴随红色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粘土化等,有时还以硅化带为核心,形成由内向外的离心式分带现象,如211铀矿区各矿床明显而发育。在较多的铀矿床矿体围岩中,常见碱交代作用,部分矿床中见碳酸盐化、萤石化,个别矿床则以碳酸盐化为主,如新兴岩体中的铀矿床。

(7)铀热液成矿一般有2~3个阶段常与构造活动的阶段或构造序次有关,形成相应的构造热液活动阶段,而其中某一阶段是形成工业矿体的主要阶段。铀的热液搬运形式,主要以铀酰硅酸盐配合物运移,其次还有铀酰碳酸盐配合物以及铀酰氟-碳酸盐配合物形式运移沉淀。

(8)铀矿成矿时代普遍晚于成岩时间,多数矿床为75~114Ma,大多为80Ma左右。铀矿成矿温度一般为295~180℃,属中温成矿。

(9)矿床氧化带一般不发育,多数在地表以下几米至几千米。次生富集带也不发育。铀镭平衡情况,表现为氧化带偏镭,原生带铀镭趋于平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