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九一八”事件,作为统帅几十万东北军的少帅有三大致命失误,东北沦陷,三千万父老乡亲被日寇蹂躏,使张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一”铸剑为犁“:沈阳城 一片歌舞升平

张学良推行的铸剑为犁政策在社会上造成一种错觉——东北已经远离战争危险,人们可以放心地松一口气,好好地过日子了。于是,曾经此起彼伏的民众自发地抗日排日活动渐渐偃旗息鼓,报纸上对日本人的口气也温和了,当迫击炮厂开出中国第一辆汽车时,人们涌上大街,敲锣打鼓,沈阳城一片歌舞升平,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此时东北已是岌岌可危。

二大军进京:主力不在 后方空虚


这13万精锐之师进关,日中双方兵力对比发生变化:日本人当时在东北有陆军14760人,铁道守备队5400人,宪兵分遣队2561人,飞机52架、人员1110人,铁道界内警察1483日,连同领事馆所属警察共3051人,全部军事人员26882人。东北军留守在关内的包括非战斗人员只剩下19万人,其中辽宁驻军6万人,吉林驻军9万人,黑龙江驻军5万人。

三判断失误:“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

张学良晚年谈及“九一八”,多次强调:“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张学良将其失误归结为一点:判断失误,没有看清形势,没有看明白日本人的真正用心。“九一八”事件绝非偶然。发动事变前,日本人进行了长期准备,不可能不露出一点蛛丝马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5
失败原因:一,南京政府继续奉行对日妥协政策 。二,南京政府不图自强自立,一味寄希望于国联及西方大国干预。三,单纯防御的军事战略。第29军喜峰口战役及第17军在南天门一带的血战都是“最悲壮的牺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