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为什么没有统一六国?

如题所述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绝对的老大,这个结论应该是没有人怀疑的。在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确定了他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虽然此后霸主相继换人,又有了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吴王阖闾、越王夫差等等,但是齐国作为老大,那基本上是不争的事实。

战国七雄中,齐国作为七国之冠,这也是大家公认的。为什么他是七国之冠呢?

第一,齐国最富裕。齐国不仅农业生产发展的很好,渔业生产发展的很好,而且他还是产盐大国。要知道,在古代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你拥有了盐,基本上就可以称得上是富甲天下。

第二,齐国在武器装备上也是七国中最好的。因为齐国掌握了很高的铁矿冶炼技术,其他国家还在使用青铜器,而齐国已经在使用锋利的坚硬的铁器。

那么这样一个又有钱又有粮武器也很好的国家,为什么最终没有统一六国,而把这个机会白白地给了秦国呢?而且秦国在剿灭五国最后进攻齐国的时候,齐国几乎没有什么?W抗,几乎称得上是束手就擒,齐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副样子呢?

研究齐国为什么最终没有统一六国的文章非常多,道理也讲了非常多,我这里想换一个角度,从齐国一个最有名的人身上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个人就是齐国最著名的宰相孟尝君。

在孟尝君生活的那个时期,也是战国最重要的转型时期。每个国家都在研究怎样富国强兵,怎样从其它诸侯国中脱颖而出,实现统一。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寻找优秀的人才,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办法。那时候诸侯各国中,在寻找人才方面做得最好的有四个公子: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

而孟尝君无疑是这四公子中最贤能做得最好的一个。他储备的人才真是不少,达到了三千多人。你想啊,有才能的人都是有脾气的,他能够把这三千多人都网罗在自己的门下,死心塌地受他驱遣,他得有多大的本事。而孟尝君确实有非常大的名气,很多国家都想请他去当宰相,连秦国也不例外。

不过且慢,孟尝君有这么大的本事,他又储备了那么多的人才。但是咱们仔细看看,他究竟有没有什么富国强兵的策略呢?没有,什么也没有。他甚至连什么思想也没有提出来。他所有的贤明,都是以礼贤下士,以好客得来的。咱们且不说他礼遇的这些士,是不是都是有真本事的人,咱们只说他这种礼贤下士,这种好客能够给国家带来什么。什么都不带,唯一带来的就是国家的动乱。

为什么我要说他给国家带来的是动乱了?因为他好客,让他具有了巨大的名气,这个名气完全遮蔽了国君,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他这样做,基本上都是与国君分庭抗礼的节奏,所以没有一个国君会喜欢他。秦王倾慕他的贤名,把他请到秦国去,但最终却要杀他。他回到齐国以后,齐缗王让他当宰相,结果又要杀他。

然后他又逃到魏国去,让魏国联合其他国家攻打齐国,最后,他在自己的地盘上保持中立,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独立王朝。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尝君所做的,并不是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而是国家的分裂。

把孟尝君看得最清楚的其实是冯谖,冯谖帮孟尝君烧地契,帮孟尝君实现“狡兔三窟”,就是他看清楚了孟尝君的处境是怎样的,孟尝君的想法是怎样的,给他寻找的一条退路。

孟尝君是最典型的一个齐国政客的例子,他忙的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对齐国的富民强兵有什么帮助,而仅仅是为了获取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名声,而此后的齐国君臣,也都像孟尝君一样,忙着窝里斗,忙着争名逐利,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国家最终才会那么弱,败得那么惨,被秦国轻而易举收拾掉。

当然了,我们并不能说齐国最后的失败是孟尝君造成的,但是孟尝君是齐国君臣最典型的一个代表,研究孟尝君身上的问题,是可以找到齐国为什么没有最终统一六国的答案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