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不进攻印度?

如题所述

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个好战成性的国家,它在成吉思汗(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这位蒙古部族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带领下,不仅仅使得征战多年的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了统一,更仅凭10多万人的军队就战胜了当时拥有几千万人口及数百万大军的中亚以及欧洲联军。那么有人就会问一个问题,既然蒙古军队在中亚战无不胜,为什么不进攻当时的印度呢?还有,蒙古骑兵在追杀扎兰丁(为花剌子模王国的末代国王,因与蒙古交战失败,退至印度河畔)的时候明明已经进入印度国境,为什么不趁机攻灭印度,使其成为蒙古部族的“天然牧场”呢?这个原因历来有几种主流说法,今天笔者就总结出来,以供娱乐:

一在印度遇到“神兽”,所以撤兵

根据史料《元史?耶律楚材》的记载,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在印度河边的退兵,与遇到一种叫“?端”的((lù duān)是一种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寄寓了汉族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怪兽有关。据说当时耶律楚材听到它叫到“汝主早还”的声音,立即禀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不敢违背,所以撤军。

这种说法现在看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那么第一种说法可以不必理会。不过有说法是耶律楚材已经考虑到此次进攻印度不会成功,继续进军代价极大,所以假借“神兽”之名加以劝阻,也是极有可能的。

二是因为天气与地理环境的原因

虽然说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自足。并且即使在战争中,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他们还可以通过射猎加以补充。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困难度。

但是根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暑气逼人,并且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蒙古军队只能跟一般部队一样用了大批的辎重部队跟随行进,这些人刚走了数里路,就觉得气喘吁吁、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还因中了暑不能行军作战。酷热的气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顿时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迫于环境的限制,蒙古兵在这里完全失去了优势,他们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在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气势和战斗力了。

三因为蒙古骑兵喷到了印度象兵,溃不成军

古印度列国时代的军队就已经从吠陀时代的两个兵种(车、步)发展到四个兵种(步、车、骑、象)。在印度,大象的地位很高,印度人对于大象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认为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动物,而且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在战场上,大象往往凭借它们的身高、体积和力量优势,非常轻松的冲垮敌军的战阵,获得胜利,所以历代君主非常的重视“象兵”的培养和训练。 

当时蒙古骑兵遇到印度军派出的战象以后,无论怎么鞭打催促,坐骑就是不肯前进,据说当时每头象的背上背负一个战楼,楼内有战士12~14人不等,他们以箭为武器,处在几米高的战象上可以居高临下地从战楼中向脚下和远方的敌人发箭。蒙古军队虽然身经百战,但由于冷兵器时代信息的封闭性,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大象一冲过来,阵脚顿时大乱。成吉思汗没有办法,这才下令撤军。

总得来说,当时的蒙古骑兵应该是进行了一次战略试探性攻击,但是因为多种原因而没有成功,进而失去了征服印度的大好时机,可能也是成吉思汗生前的一个遗憾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