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的虚词

如题所述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翻译:因为他们对晋国无礼。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翻译: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翻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作为自己的边境。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目的连词,来)

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别国的势力呢?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翻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⑥以乱易整(用)

翻译:用散乱代替整齐。

⑦阙秦以利晋(用来)

翻译:削弱秦国而对晋国有利。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翻译: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翻译: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翻译: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利。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翻译: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翻译: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翻译:对您也不利啊。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兼词,从哪里)

翻译: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

翻译: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翻译: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指示代词,那)

翻译: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翻译: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④吾其还也 (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翻译:我们还是回去吧!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翻译: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翻译:是我的过失。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翻译: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
翻译:有什么好厌恶的?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翻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

翻译: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翻译: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翻译: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
⑴而

1.今急而求子:(连词,表修饰,不译)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承接,不译)
3.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不译)
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不译)
5.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却”)

⑵何

1.何厌之有:(代词,疑问代词,作宾语,“什么”)

⑶乃
1.乃还:(副词,表承接,“就”)

⑷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第三人称,“它”,指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第三人称,“它”,指这件事)
3.共其乏困:(代词,第三人称,“他们”,指出使的人)
4.又欲肆其西封:(代词,第三人称,“它”,指晋国)
5.失其所与:(代词,第一人称,“自己的”)
6.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

⑸且
1.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并且”)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⑹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表假设,“如果”)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4.若不阙秦:(连词,表假设,“如果”)

⑺所
1.君之所知也:(所字结构,“所……的事”)

2.失其所与:(所字结构,“所……的事”)
3.君亦无所害:(所字结构,“所……的事”)

⑻为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复音虚词,“以为”,把……作为)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实词,动词,“给予”)
3.无能为也已:(实词,动词,“做”)

⑼焉
1.子亦有不利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助词,疑问代词,“怎么”)
3.朝济而夕设版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4.将焉取之:(兼词,相当于“于之”,从哪里)

⑽也
1.且贰于楚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臣之壮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3.无能为也已:(助词,句中,表停顿,不译)
4.是寡人之过也:(助词,表判断,“是”)
5.君知其难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6.君之所知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7.吾其还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8.君之薄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⑾以
1.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

2.越国以鄙远:(介词,“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表目的,“来”)
4.焉用亡郑以陪邻:(介词,表目的,“来”)
5.阙秦以利晋:(介词,表目的,“来”)
6.以乱易整:(介词,“用”)
7.敢以烦执事:(介词,“用”)

⑿因
1.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表依据、方法,“来”)

⒀于
1.以其无礼于晋:(介词,表对象,“对”)

2.且贰于楚也:(介词,表对象,“对”)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表对象,“对”)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表对象,“对”)

⒁与
1.与郑人盟:(介词,“和”“同”“跟”)

2.失其所与:(动词,“结交”“亲附”)

⒂之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结构助词,“的”)
2.公从之:(代词,“他”)
3.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结构助词,“的”)
4.臣之壮也:(助词,结构助词,取独,不译)
5.许之:(代词,“它”,指郑国)
6.邻之厚:(助词,结构助词,取独,不译)
7.君之薄也:(助词,结构助词,取独,不译)
8.行李之往来:(助词,结构助词,取独,不译)
9.君之所知也:(助词,结构助词,取独,不译)
10.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11.将焉取之:(代词,“它”,代土地)
12.惟君图之:(代词,“它”,代这件事)
13.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代词,“它”,指郑国)
14.子犯请击之:(代词,“它”,指秦国)
15.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结构助词,“的”)
16.亦去之:(代词,“它”,指郑国)
第2个回答  2013-02-16
《烛之武退秦师》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