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作文

以“我梦想有这样的语文课”为题,500字以上。或者把方法告诉我,如:把…改成…,取………自然段。
在百度上搜“我梦想在这号称为中国的土地上”点第一个就出来了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属于“提示语+命题”的形式,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学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本题中的一大段阅读材料,即对写作素材的选择、对文题中关键性词语“梦想”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具体地讲,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本文题《我梦想中的语文课堂》,其表意的重心在“梦想中”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梦想中”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因此,同学们要基于语文学习的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力求写出自己心目中的语文课应该是怎样上的。
  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如本文题《我梦想中的语文课堂》,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梦想中,范围——语文课堂,而没有限制时间、地点等。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等因素,那么,选材的范围显然就大多了。
  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写“梦想中的语文课堂”,命题者实际上是想通过学生对语文课的想象,以小见大,来反映和体现同学们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期盼。所以,同学们的想象和联想应务求大胆和创新,要力求有思想和细节描绘,有实践和探索的可能。所以,我们应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写好本文题关键在于对“梦想”一词的理解。这里的“梦想”是指能够实现的“理想”,如果认为“梦想”的含义只是不可实现的“幻想”而已,那么这种理解显然就失于肤浅,而且难于表达富有意义的主旨了。
  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常言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出自己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思考与感悟。譬如写作本文,我们既可以采用“梦幻”的形式来描摹自己心目中一节理想的语文课,又可以选取一篇具体的课文作为“切入点”:学习小说或戏剧,即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展示和体悟;学习科技说明文,就把学生领进博物馆现场认知;学习写景抒情性散文,就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让他们自己去切身感受……
  五、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说明作文讲究文采则是一大亮点。所谓“文采”,就是指汉语言文字系统本身所独有的审美现象,是汉语言文字视觉美感与听觉美感的多元呈现。作文富有文采,是作者的才华禀赋,能给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和心理愉悦,并引发读者潜在再创造的激情。所以说,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佳作示例一】
  我梦想中的语文课堂
  曹清琼
  “铃——!”上课了。讲台上,眼睛高度近视的语文老师扯着嘶哑的嗓子,用低沉的男中音给我们宣讲着朱自清的名篇《春》,虽然他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但我却听得昏昏欲睡了。窗外的知了正在快乐地叫个不停,绚丽的阳光照在雪白的墙壁上,反射过来。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这时,梦幻中的我躺在了一座春意盎然的山岗上。放眼望去,群山高低起伏,一座座都披上了茸茸的绿装。山坡上铺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蝴蝶翩然起舞,蜜蜂嗡嗡地闹着;还有那果园里,红的、粉的都成片成片地挤在一起,好像辽远的天边绯红的云,惬意极了!这不是朱自清《春》里的景物在这里再现吗?我正疑惑着,耳边响起了一声嘹亮的吆喝:“集合!”只见一位貌似天仙的年轻女教师向我们挥着手。我立即和同学们一起聚集到她的面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刚才大家已经自由活动了十五分钟,相信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现在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两个问题,然后作出真实地回答。”美丽的女老师顿了一下,用鼓励的目光扫视了大家一眼,才缓缓提出她的问题——
  “第一,请用一个富有文采和充满哲理性的句子,来回答‘春天像什么’这个问题;第二,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说说‘春天有什么特点,带给你什么感受’?限时五分钟,现在开始!”
  老师说完,同学们立即陷入了沉思之中。
  “好,停下来!”过了片刻,女老师打了个手势,然后指了指最前面的文艺委员王艳:“这位同学,从你开始。请你先回答‘春天像什么’这个问题”。只见王艳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说:“春天像母亲,孕育着生命。”女老师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她带头鼓起掌来,紧接着便传来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惊动得群鹊乱飞。
  女老师又走到语文课代表张露面前,和蔼地对她说:“那么,你的句子呢?兜出来看看。”张露显然是胸有成竹,脸上洋溢着自信,她说:“春天像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淡妆浓抹总相宜。”“好!”老师脱口赞叹道。掌声再次在山岗上响起。
  接下来,女老师飘然走到了李晓明的面前。他可是班上出了名的后进生,今天他能完成这项任务吗?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只见他慢腾腾地站了起来,一只手不停地抠着脑门儿,嘴里还在嘀咕着什么。老师站在他的面前,静静地等待着,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可是他半晌也没有吐出一个字,真是能把那满山的花儿都给急谢了!老师见他窘迫的样子,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请你小声地告诉老师。”女老师顺势把耳根贴了过去,随即笑容逐开:“哦,我听见了!他说‘春天像太阳,给大地带来温暖和希望’!”话音刚落,掌声和欢呼声已响成一片,久久地在山野上空缭绕。李晓明面红耳赤地坐下来,许久,他偷偷地望了一眼老师,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意,他那眼神里分明流露出一种感激,当然更多的是自信。
  “铃——”当我正沉醉于那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和欢笑声中时,一阵清脆的电铃声把我拉回到现实中来。我一个激灵抬起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堂精彩的语文课,只不过是我趴在课桌上所做的“南柯一梦”而已!我暗自庆幸:“四只眼”的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现我在他的课堂上梦游了一番春景。否则,我又该挨一顿狠尅了!
  墙上的阳光已暗暗消逝,讲台上的语文老师已把一块大黑板涂鸦得“满天星”了,但他手上的粉笔仍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口里仍在滔滔不绝地重复着那千篇一律的说教,我的大脑禁不住又“嗡嗡”作响起来……
  唉,我真希望:那梦境中的语文课堂变成现实!
  【简评】
  本文作者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自己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梦游了一场理想中的语文课堂的情景。文章把现实与梦幻相结合,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课堂进行了集中的描述,从而形成文章的主体部分。而核心内容又是以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和学生口头表述的三个句子为线索,细读学生近乎随口而出的三个句子,实际上表现了作者深邃的理性构思:“春天像母亲,孕育着生命”一句即揭示了春天的精神;“春天像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描绘了春天的靓丽;“春天像太阳,给大地带来温暖和希望”一句则是学生对春天的感受。我们从中不难窥探当代中学生对理想语文课堂的几点期盼:一是希望语文课堂形式的“活”,他们不愿像一只小鸟似的被关在教室这个毫无生气的铁笼子中,鹦鹉学舌地接受老师那照本宣科式的灌输;二是希望教学内容的“新”,他们不愿被动地游离于文本的表面,接受那些枯燥而僵死的“语文知识”,而乐于展现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三是希望老师施行平等教育,关照学困生。
  文章构思新颖,结构清晰,文句流畅,主旨显豁。尤其是文章首尾的场景描写,起到了渲染与衬托的作用;文中现实课堂与理想课堂的对比,鲜明的凸显了文章的主旨;还有小作者对传统语文课堂的深沉反思,值得赞赏,发人深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