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特点

如题所述

一、浓郁的原始信仰遗留特色
菖蒲和艾蒿历来被视为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习俗。在端午节,艾蒿常被人们制成艾人,天师艾,艾虎。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制作艾人、天师艾和艾虎,起最初的本意便是人们相信艾蒿和菖蒲的巫术作用,祈求艾蒲可以为他们的亲人祛除疾病,抵制不祥。同样,那些系于小儿手臂上,床帐上和摇篮上或者敬献给尊长的端午索,不论其别称或形制有多繁杂,作用都只有一样:辟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二、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我国是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各类节期的选择必定与农业息息相关。岁时节日的节期选择自身,便是我国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方式。相应于农业生产中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特点,我国民间生活的节日中,就有了春祈、夏伏、秋报、冬腊的特色。端午节的选定,正是夏伏这一特色的最好体现:入夏,农事渐忙,收获的季节尚未到来,青黄不接。而炎炎夏日,暑热难当,疾病极易滋生。所以在这盛夏酷暑时节,便产生了以“伏闭”、“曝书”等驱、避为主要目的的端午节。而其节俗内容如挂艾插蒲,饮用药酒,系端午节索等等也是为了驱邪避瘟、除恶祛毒。从这些节俗中人们不难发现其与农业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同时处处体现着节日中所特有的农业文化特色

三、强烈的爱国主义特色
中国民间文化鲜明表现出对气节、忠义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这正是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凝聚意识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关键。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两项风俗与纪念屈原有关。在端午节形成的过程中,光是在为纪念某历史人物这一说法中,就曾有过关于纪念屈原、越王勾践、伍子胥、曹娥、介之推等观点,但是为什么人们最终选择了屈原,使之成为端午节纪念的惟一人物,这与屈原自己的爱国忧民精神是分不开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第二个诗人像屈原那样被人们热爱过。这种热爱的前提首先是来自于屈原对人民对国家的强烈热爱;其次,屈原爱国忧民的精神与民众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属民族的依恋与热爱,以及彼此之间的信赖和帮助深深想符,正因为如此,民间的百姓才同情屈原的不幸遭遇,充分接受并赞扬、崇敬他。而赛龙舟、吃粽子这些延续千年的风俗则将民众对屈原的崇敬与赞扬变成了深入人心的千古定论,使屈原精神成为了我们民族爱国精神的表征。闻一多先生的一段论述,成为端午节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这一文化内涵的最好诠释:“惟其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和中国人同样的古老’,足见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离,惟其中国人民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也惟其在屈原死后,中国人民还要把他的名字,嵌进一个原来与他无关的节日里,才足见人民的生活里,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端午是一个人民的节日,屈原与端午的结合,便证明了过去屈原是与人民结合着的,也保证了未来屈原与人民还要永远的结合着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0

端午节马上到了,你对端午节的文化了解多少呢?端午节知识get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