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利益可以分给其他人而不应该自己一个人占有,自己占有,最后肯定无利益可涂。谋划什么事情的时候不用很多人一起想,一旦人多了就容易泄露秘密。

出处:一共有两处出处。

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宋代林逋《省心录》

释义: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独占,出谋划策要人少而不可人多。

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曾国藩《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

释义:人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自毁前程,而要看看未来,利益分享才可以得人心。而谋略却不能过于表露给他人看到,以防被他人所利用,最后造成事情的失败。

扩展资料:

《国学经典:曾国藩文集精粹》讲述了:

曾国藩一生都喜爱笔墨,死后留下了大量的奏搞、批犊、治兵语录、诗联、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等,计约1500万言。

本书从修养、劝学、为人、为政、冶军、立志、养生、持家、处世、教子等各个方面描写了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小到人际琐事,家庭生计,大到治国兴邦之道,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经历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使广大读者从另一个角度走进曾国藩的内心世界,是深入了解,正确评价曾国藩的珍贵资料,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的绝佳选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其生前既以圣人自居,则无论奏搞、批犊、冶兵语录、诗集、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无不闪烁着“圣人的光芒”,因此颇为后人所注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文集精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1

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私吞,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一心想独得利益必定失败,众人谋划策略必遭泄露。

这句话旨在说明,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自毁前程,而要放眼未来,利益分享方能收到人心。而谋略却不能过于表露,以防被人利用,造成失败。

扩展资料:

此句出于《省心录》

《古人云》丛书是从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相关著作中,选出几十种小书编辑而成,并不受文体、篇幅、作者名气等限制。

原文选自《丛书集成》、《百川学海》、《津逮秘书》等古代丛书,明显的文字讹误已作改正。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久远,历史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大浪淘沙,沉淀保存下来的文献乃是片金碎银尤为珍贵。

我国民间(私人、家庭)流传下来的训诲劝诫类文献,直接反映了人们当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比那些堂皇的官方儒家经典更直接、真切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

这些读书人、士大夫教诲其子孙后代的教育读本,全面周详地阐述了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更涉及到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和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可和为当今我们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参考资料。

此类名言家训往往文字精炼玲珑、生动直白、琅琅上口,极具欣赏价值。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们自然会恶化杂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我们持扬弃的态度,做了整理、剔除的工作,同时希望读者有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省心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白话译文】: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私吞,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一心想独得利益必定失败,众人谋划策略必遭泄露。

【深层含义】: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自毁前程,而要放眼未来,利益分享方能收到人心。而谋略却不能过于表露,以防被人利用,造成失败。

【出处】: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宋代林逋《省心录》(谓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独占,出谋划策要人少而不可人多。)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曾国藩《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

《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出自《国学经典:曾国藩文集精粹》讲述了:曾国藩一生勤于笔墨,死后留下了大量的奏搞、批犊、治兵语录、诗联、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等,计约1500万言。

其生前既以圣人自居,则无论奏搞、批犊、冶兵语录、诗集、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无不闪烁着“圣人的光芒”,因此颇为后人所注目。

曾国藩死后,其晚辈同僚湖广总督李瀚章(李鸿章之兄)将其遗作汇编成册,定名为《曾文正公文集》,于1876年刊行于世。后几经翻刻,便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版本。

扩展资料:

曾国藩坚持一种古老的“慎独”观念,认为如果谋事有利,应当和别人一起均沾,只顾独自享有,则是失败的根本。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主帅一方的人,但曾国藩能充分成就别人,能充分地尊重别人的事业发展,勇于把别人推向舞台中央。而左宗棠则完全被自己的才能所左右,盲目地自我崇拜,乃至自大。

在曾国藩麾下效力,无论是有突出才能的李鸿章、彭玉麟、鲍超、曾国荃等,还是忠厚有余、才能平平的李元度、杨载福、曾国华等人,都能名传天下,成为一时之豪杰。

反观左宗棠,干的事业也不小,但他的部将似乎都掩盖在他自己的光芒之下。他自己的女婿是一代名臣陶澍的儿子,跟随着他做事,也没有能够获得名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百度百科-国学经典:曾国藩文集精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2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做事情前可以向少数几个明白的人去咨询意见而不可以大量的听取众多的意见。
意思就是做事情前必须避免参考过多的建议的。不然你就会因为难以决断而使得事情变得更差。
由于现代中国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化的断裂使得这句话对现在的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其实却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一个比较被广泛接受的观念。现代人往往以为广泛听取意见是有益的。其实不然。因为事情的成败既取决于对事情的了解更取决于实施者的决心。决心动摇的话事情是决然做不成的。
论语中"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其实古人远比现在人想象都聪明的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