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名字的来源

如题所述

南锣鼓巷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扩展资料

南锣鼓巷主要景点:

1,僧格林沁王府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2,茅盾故居

后圆恩寺胡同13号即茅盾故居。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仅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7月恰是茅盾诞辰110周年,故居经过整修重新开放。故居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锣鼓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2011年8月6日北京胡同游资深导游王凯在做客《城市零距离》时表示:南锣鼓巷可以追溯到七八百年以前,大概在元代时是一个坊,坊就是现在的一个社区,一个居住区。这个坊在元代叫昭回坊,到了明代又叫靖恭坊,到了清代以来一直属于镶黄旗的管理范围,因为南锣鼓巷非常有名,然后中外游宾对这非常喜欢。这条南锣鼓巷就以这条南北走向的这条干道为主干,全长将近800米。这条主干道的东西两侧各有八条基本上是平行走向的胡同。所以很多人很形象地把南锣鼓巷又称为蜈蚣巷。在明代时,南锣鼓巷还有一个别名叫罗锅巷,因为这条七百多米的主干道,中间地势偏高,南北两侧地势稍微偏低一些,所以叫罗锅巷。到清末这片地区的名称就固定下来叫南锣鼓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01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
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第4个回答  2018-10-22
2011年8月6日北京胡同游资深导游王凯在做客《城市零距离》时表示:南锣鼓巷可以追溯到七八百年以前,大概在元代时是一个坊,坊就是现在的一个社区,一个居住区。这个坊在元代叫昭回坊,到了明代又叫靖恭坊,到了清代以来一直属于镶黄旗的管理范围,因为南锣鼓巷非常有名,然后中外游宾对这非常喜欢。这条南锣鼓巷就以这条南北走向的这条干道为主干,全长将近800米。这条主干道的东西两侧各有八条基本上是平行走向的胡同。所以很多人很形象地把南锣鼓巷又称为蜈蚣巷。在明代时,南锣鼓巷还有一个别名叫罗锅巷,因为这条七百多米的主干道,中间地势偏高,南北两侧地势稍微偏低一些,所以叫罗锅巷。到清末这片地区的名称就固定下来叫南锣鼓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