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11岁了,一批评就生气摔东西,摔门。我应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您好,我是军佚老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很理解您,确实在与孩子沟通时,当孩子生气发脾气时我们会十分的焦虑。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成人在有些时候都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更何况是孩子呢?他们年龄尚小,控制情绪的能力还不强。如果有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会更容易爆发。那我们身为家长要 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呢,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讨好式

比如当孩子开始哭闹,发脾气时有些家长因为想让孩子快速安静下来就会满足孩子各种要求,如"你不要生气了,我答应你的要求了”,“你不要难过了,我带你去吃,你最爱的海底捞‘’等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来安抚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有所改进,反而在遇到问题时会变本加厉,对家长进行“情绪勒索”。

2.说教式

“你看,这件事情你又出问题了吧,我之前就告诉过你....”“你在玩手机给我试试!”“在不去写作业就,不要在吃饭了”当孩子已经出现委屈,沮丧,难过,生气的情绪时。这时在对孩子说教,甚至语言暴力,孩子不仅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有挫败感,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3.标签式

“这道题你都不会,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学习这么不自觉,没有一点上进心”“天天就知道玩 游戏 ,打架你这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倾向”孩子的内在自我还没有完全建立,很多时候他人的评价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而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负面标签”会让孩子潜意识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从而扭曲孩子对自我的评价。

有一个家长每次在课后都会和我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到的最多的就是孩子这周又出现了什么问题。例如孩子给妈妈说“老妈,今天早读的时候老师又批评我了,还让明天你和我一起去见她,我明明没有说话,她就是看不惯我,再也不想上她的课了。”

这时这位妈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批评孩子,而且声音很大“肯定是你没有好好听讲,老师怎么会冤枉你,你为什么又讲话了我又要去学校被你老师讲了......”当孩子已经在情绪中,这时父母也在情绪中那后果不用说我们也能够想到了。

其实当孩子愿意和我们倾诉的时候,是孩子信任我们,在家中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时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如果我们总是控住不住情绪去责备孩子,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挫败,会开始不信任父母以及会缺乏安全感。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有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当遇到问题时,要尝试换位思考,从自己的惯性思维中跳出来,试着理解孩子的情绪。觉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缺失的方面,比如说对孩子的陪伴。只有先解决情绪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先找到会触发自己情绪的导火线在哪里,并留意思考如何解决。

1.同理心倾听

首先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发现孩子的情绪按钮。接下来安抚哈、孩子而不是批评孩子用心去感受孩子此刻的心情,不要说教与责备,不要直接给出孩子解决办法。

例如孩子马上要进行舞蹈考级,心里很紧张担心不能够通过,这时运用同理心倾听的方式,我们可以说,孩子这个舞蹈你已经准备很久了,而且每天都在很认真的练习,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通过这次考级,妈妈觉得你一直很优秀。

2.存满孩子的爱箱

家庭会给孩子安全感,归属,所以当孩子能够从家中得到力量感时,孩子也会肯定自我,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养育出的孩子也会有着稳定的情绪。

如何存满孩子的爱箱,例如与孩子一同度过快乐时光,在这个属于孩子时间段中放下手机让孩子感受到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进行互动,理解孩子情绪,认同并鼓励孩子。

3.榜样的作用

孩子的行为方式,通常会通过,观察,模仿以及他人的评价,以及吸收父母的情绪风格来形成自己的情绪与性格。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与引导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榜样。

当你给孩子投入时间与耐心时,孩子也会感受到的。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您有帮助,也期待大家的回复与交流。

要分清因为什么原因生气。是大人的过失还是孩子犯错。如果是家长的错误导致孩子生气,家长要承认错误,然后纠正孩子的摔门错误。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用摔门来达成自己的如愿,那不能迁就他。

家长可能也要反思自己有没有耐心,是不是想智慧地有效解决问题?家长要了解这个龄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经历想法。分清孩子合理与不合理的诉求。平时的管理中给孩子要立规矩。并且,注意家长自身言行的示范影响。

你好,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肖亚。我女儿12岁,作为同龄人的家长,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作用。

摔东西,摔门是一种具体的表现方式。我们要剖析摔东西,摔门的原因是什么,按照题目解读是“受到批评”而感到生气。不同情绪反映孩子不同的心理轨迹。生气←_←受批评←_←做错事,分析:孩子挫败感太弱,不能接受自己的弱项,或者不能接受别人比他做的好。所以加强孩子的挫败感的教育,需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失败,失败之后的引导让孩子习惯。

还有一种,孩子慢慢接近青春期,情绪的反应会比以往大。而用幽默的方式,貌似调侃的话可以降低冲突的激化。激化矛盾,终归不是一个好方法。

如果都没有用,那就比他还凶,一次把他震住。实在受不了,就甩一个巴掌给他,告诉他,“你可以爆发情绪,我也可以。”

教育门路太深,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应该永不止步,学会成为那个合格的家长。

我是“尔朵老师”,家里也有个11岁的男孩儿,当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这样, 只有明白了孩子摔东西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生气的时候会摔门,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的动作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孩子大脑发育不均衡,无法控制情绪

我们的大脑可以划分为“理智脑”和“情绪脑”,“理智脑”要到 20岁 才完全发展成熟。

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面对家长的批评 他们很难冷静思考,只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而乱发脾气。

孩子惹我们生气了,我们会有时候真的想打他,但是会尽量冷静下来思考,绝不会拿着凳子往孩子身上砸。

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们会很 “粗暴” 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2.逃避责任

孩子摔东西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逃避。

当他开始摔东西,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他摔东西的行为上,而对他之前的过错就慢慢忽视了。

就像你批评孩子玩儿手机的时候,他如果门一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可以逃避你的“怒吼”对他的伤害,也可以逃避自己内心的谴责,还可以继续玩儿 游戏 。

3.家长错误的行为示范

以前听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问题儿童”,只有“问题家长”,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

班杜拉 观察学习理论 认为,儿童的行为方式更多的是模仿其所相信和崇拜的榜样人物而逐步形成的。

所以说,孩子的很多问题行为和家长“脱不了干系”。

先不说孩子其它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摔东西的这个行为,想一想, 和伴侣吵架的时候你摔过东西吗?生气的时候你摔过门吗?

4.家长批评的方式不当

谁都不喜欢被批评,孩子更是如此。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当您批评他的时候,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被爸妈批评的场景就知道了。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的批评不能把孩子说服,不能让孩子认同,那么这种批评只会更加激怒孩子,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1.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1】不做“暴躁”、“暴力”的家长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 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就会 “有样学样”。

要想孩子不摔东西,家长首先得做好自己,注意自己在家里的一言一行。 “摔锅砸碗”的家长,不可能带出“温文尔雅”的孩子。

【2】严慈相济,慎用批评

批评从来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 ,如果你的批评只是在表达对孩子的不满,那这样的批评毫无意义,孩子只会更加叛逆。

孩子做错了事情,我们应该批评,但批评的时候必须客观恰当,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自己哪儿错了,知道怎么改正,并且甘愿受罚,这样的批评才是有价值的。

有时候,我们可以动动脑子, 用表扬替代批评

比如你看到孩子不做家务,与其批评孩子懒,不如换种说法。

“妈妈今天太累了,你可以帮妈妈洗碗吗?”

当孩子洗完的时候,可以表扬下孩子。

“洗的好干净啊,我家宝贝长大了,妈妈很开心!”

2.不要跟孩子较劲儿

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很“幼稚”,但我们应该成熟一点。

当孩子在气头上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孩子对着干,这样只会让矛盾激化,况且,这个时候不管你说啥孩子都可能听进去。

跟气头上的孩子较真儿,只会伤害了孩子,也气着了自己。

不如先让孩子冷静下来,等情绪平稳了之后我们再去教育他。

3.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摔东西是对愤怒的一种表达,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孩子用另一种方式表达情绪,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当的行为。

当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 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 。这个时候,孩子就开始慢慢理智起来了。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后,可以 引导他思考一下为什么会生气 ,最后帮助孩子一起 回顾整个发脾气的过程 ,和孩子一起 解决矛盾

要让孩子意识到,摔东西和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沟通可以。

总而言之,面对孩子摔东西的情况,我们应该 预防为先、慎用批评、做好榜样、正确引导 ,相信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也是他的一种习惯。只要他摔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果你再发现孩子还有酸东西。那是你和他已经缺少了心与心的交流。有很多父母常常就是骂孩子。这又不能解决问题,谁受到骂心情都会不好,你要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的对待。他生气的时候你不要和他讲道理,跟孩子之间不要有距离感。也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觉得孩子一切都要听你的。

自己和孩子在同一水平上谈心,多鼓励,多赞美,告诉孩子你自己摔东西后也后悔,我相信你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后不会再患同样的问题,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最好的武器。

11岁开始慢慢进入青春期了,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心理学家又把这一时期叫红灯期,是人生第一个更年期。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发展非常迅速,内分泌紊乱,性格不稳定,脾气容易暴躁;同时,这一阶段孩子开始挑战成人的权威,非常容易与家长起冲突。

我的11岁的儿子一生气就动不动就摔东西摔门,我该怎么办?

小孩子动不动生气就摔门摔东西,他这个行为是自得来的吗,还是从其他父母那里学到的,父母是不是在吵架生气的时候也会摔东西摔了,孩子就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学到了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孩子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没有告诉过孩子宣泄情绪的方式,那么他们就从他们看到的想到的东西模仿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是父母又不赞同他们这种方式,但是又没告诉他们如何做是正确的,所以孩子会沿用他们惯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首先要告诉孩子,有情绪很正常,生气也很正常,关键是如何对待生气这种情绪,生气的时候建议父母可以看看《正面管教》这本书,这本书提倡的就是温和而坚定的教育,比如对他生气这件事,可以和孩子谈一谈自己,自己不喜欢他们摔门摔东西这种方式,以后在生气的时候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找一张纸和孩子一起来沟通,想想什么方式更合适,在下次孩子生气的时候就引导孩子用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在老路上继续前行。

另外就是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行为自己不赞同的时候,不要正面跟他发生太多的冲突,你越发生冲突,他摔东西摔的越厉害,因为他知道他摔东西你就心疼着急,所以他就用这种方式刺激你,顺便发泄自己的情绪。

等孩子稍微情绪平静的时候跟孩子谈生气的时候可以摔枕头,采取这种不妨碍自己也不妨害他人的方式,不要摔那些易碎物品或者是摔门,这样的话,对于自己对于亲人都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孩子不听家长的话,还摔东西摔门,的确挺让人苦恼。

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先区分孩子的行为是否需要批评

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可能在你看来他的想法不够成熟全面,但那也是他独立的思想,要给予尊重,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可能你想的很好,但他那样考虑也没错。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让亲子关系更和谐,因为孩子觉得你尊重他,这样以后你因为其他什么事情提出建议,他也能听进去。

二、如果孩子的确不妥,改批评为建议

没有人喜欢听批评,即使自己是错的。

在孩子听不进去的情况下,即使你说的内容十万分正确,又有什么用呢?

请你回想一下自己批评孩子时的情景,是不是疾颜厉色?那样的话孩子不接受也可以理解。

批评的目的是想让孩子改正,可以转变想法,改为给孩子提建议。

推荐使用“三明治”的方法提建议,先肯定孩子的某一方面优点,再指出不足,最后再强调一下他做得好的地方。

也就是说,把要建议的话当成馅,用好听的话夹在中间,这样他会更容易接受。

有时候,可能是家长不够了解孩子的情况,才会不理解孩子的行为,然后一着急上火,不合适的话就出口了。

人的行为是外显的,可以被观察到。心理活动是内隐的,别人看不到。但行为是有心理动机的,只有明白了内在原因,才能更好地改进行为。

加油!

原因其实很多专家老师都说的很细了,简单来说就两点:

1.孩子慢慢长大了,有想要自主做决定的强烈意愿,不想被控制和指挥,无关道理对错,就是不乐意听。

2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用习惯了十多年的对待孩子的教养习惯对待孩子而不自知。

你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

1.深刻认识到现在形势并入心。

2.降低自己的控制欲,让孩子有一些自主权。

3.引起足够重视,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强势父母,尤其是强势母亲,我看到过太多这样的案例了。

孩子11岁了,受到批评生气摔东西摔门,说明他自尊心很强,也很有主见。首先,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多鼓励,尽量少批评。第二,男孩子生气摔东西和摔门,都是他认为发泄负面情绪的合理正常渠道,男孩子精力体力旺盛,家长不要去强行制止,让他稳定好情绪,以利于孩子心理 健康 。第三,事后家长应该跟孩子心平气和去沟通,最好让没有直接批评孩子的家长去找他谈,让他稳定情绪后,告诉他生气对身体的危害性,而且不解决问题。第四,家长应多注重培养孩子的逆商,减少负面情绪压力,注重心理 健康 教育和培养,可以寻求咨询专业家庭教育指导老师,找到专业的解决办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