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志同道合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1. 志同道合出自哪首文言文

志同道合 【拼音】:zhì tóng dào hé 【解释】:道:途径。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示例】:两人起先虽觉得~,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 闻一多《杜甫》 【近义词】: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 【反义词】: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歇后语】:梁山的兄弟;兄妹上大学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

2. 关于形容“志同道合”的诗句有哪些

1、结交无虑三十年,道同志合难其全 [宋] 马先觉 《送昆山丞谢子潚解官还朝》 2、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宋] 赵汝腾 《寄六湖陈如晦》 3、由来道同志易合,顾人谓我此可交。

[宋] 王令 《寄王正叔》 4、道同气合志相感,虽旷百世如同僚。 [明] 高得旸 《钱舜举寒林七贤图》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 刘禹锡《陋室铭》 扩展资料:志同道合,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

3. 【关于初一年级文言文的翻译求初一年级上学期,论语十则和古诗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赏析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龟虽寿》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层,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第一层是开头四句.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神龟和腾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种,那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因此,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不仅具有举一反三、以重代轻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开头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写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龟和腾蛇,至于被比喻的内容,则完全略去了.这样处理,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何对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及时行乐,虚度时光;有的慨叹迟暮,消极悲观.而曹操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这首诗第二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老骥伏枥”以下四句是第二层.这一层是全诗的中心.在写法上,这一层和第一层有些相似之处,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老骥,就是老千里马.在古代,千里马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征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在内容上,这一层上承第一层,一方面表现了曹操清醒地看到了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