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好心人告诉我《一点一横长》、《生活之路》、《感动与温暖》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都在2013第5期读者

这本杂志里。最好还有《最后一个地球人》的读后感,450字,求好心人帮帮忙啊!!!

傍晚五点,走出房间,伴着清新的香水味,又带给我满心的温馨与感动……
从没见过一个八零后男生这么爱干净,把乱乱的家收拾得那么干净整洁;从来不知道原来男生也可以把房间布置得那么可爱,自他搬来后,看到经他布置的房间,着实让我惊讶了好久;从来都否认有事业型与顾家型并重的男生,直到他的出现,我开始动摇自己的这个观点……
前天,跟他坐在客厅,听他说起过去的经历,蛮辛酸,虽然现在的生活跟那段日子已经相距甚远,还是能感受到他当初的无奈与艰辛,或许,正是过去的那些经历,磨炼出他创业的激情与胆识。从来都坚固地认为,人生中所经历的每件事,不论好与坏,对自己都是一笔财富,都是自己在这段人生中要学习的功课,就看当事人是否有心从中学习,对不善于学习的人来说,再好的机缘都会错失,而对善于学习的人来说,即使是最差最恶的环境,也能完美地通过人生的考试,所以,事情并没有好与坏,就看当事人以什么心态看待问题了。
可不知为何,他在家我会紧张,或许是因为自己没做好而感到惭愧吧!学佛一年多了,虽然改变了很多,可有些习气特别是惰性总让我对自己非常不满,天天勉励自己要努力精进,也曾跟自己勾手发愿要改正哪些缺点,可承诺过后还是做得不圆满……
每次在我遇到困惑或难关时,总会在佛菩萨面前请求佛力加持,而佛菩萨也总是满我愿,尽心帮助我指点我,可我这个不合格的佛子,却连自己的满意度都没通过,怎对得起佛菩萨和众生的深恩呢……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每次读诵都会让我感动得流泪,恩师也一再要求,要努力学习普贤十愿,把菩萨的愿力转变成自己的愿力,生活中也尽力使自己的心念与言行跟经典相应,可直到看到他的所为,他的细心,他的责任,他对生活的态度,让我突然感悟该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经典的教诲,他虽然不学佛,虽然不知普贤十愿,也可能没听过“礼敬诸佛”这一愿,可他却圆满地落实到了。恩师说,一切众生,包括山河大地,矿物植物,乃至桌椅等等都有法性,而法性跟我们的佛性是一个性,都有见闻觉知,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恩师也一再教导我,对身边的一切人事物要存恭敬心,当如面对佛陀般那样,对桌椅这些物质,不是说要对它顶礼膜拜,而是要把它们擦得干干净净的,这才是对它们的恭敬心,才能把“礼敬诸佛”这一愿修学好,可我,却总是做不好……
或许,他又是佛菩萨派来帮助我成就我的,没学佛之前,总对自己感觉良好,而随着对佛法的深入学习,才真正地理解佛菩萨和祖师大德所说,所有众生都是佛菩萨,都是老师,唯有自己一人是凡夫是学生……
再次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感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感恩这个可爱的男孩带给我的感动与温暖和学习的机会,有佛菩萨的照顾,沐浴在佛光里的我,只有幸福与感恩在心间……追问

这是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5
《一点一横长》内容:小时候,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让我们好记。“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厅”字,大厅的“厅”,整整25笔。
我们扯开嗓门喊将起来,伸出食指把大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好像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厅”字,叮叮当当作响。
“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马儿站中央。”这是“鸾”字。红鸾星动的“鸾”。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 字,输赢的“赢”。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好大声啊。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大家咧嘴嘻嘻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动作往下落,落在黄土堆上。
教我们顺口溜的,是达老师。达时雨。她是苏北人,1949年到台湾。
上世纪60年代的国民小学
那是上世纪60年代的南台湾。
大陆迁移到台湾的“外省人”,已经慢慢在小岛上住下,烧饭做菜,过日子,生孩子。把煤球炉子生得烟煤熏眼。大江南北三十六行省的家乡菜色、口音方言,都在纯朴的台湾岛上大剌剌铺陈开来,接受热浪历练,海风吹拂。
我随父母从南台湾一个小山村里,搬到凤山镇上。插班进小学念一年级,下学期。
这凤山镇,是“黄埔军校”在台湾的所在地。不少黄埔军校的军属人员和家眷都住在这里。镇上有南北杂货店、布店、裁缝店、中西药房、钟表眼镜店、脚踏车店、小医院。店家多半是台湾纯朴的小户人家。假日时节,小街上晃荡溜达着操南腔北调口音的外省兵仔,还有穿大襟衫裤的外省妈妈,提着菜篮子,东张西望。对山村里长大的我,可真是繁华之地了。
我的小学校里,也是各地人马,大有能人。
校长简钟奇先生是受过日式教育的台湾君子,风度翩翩。台湾本地人请老师多半负责算术科目。大陆籍老师,多教国语和作文课。当时全省推动“国语”教育,1949年前后到台湾来的大陆老师,多半是学校附近公家机构的家属。有黄埔二村义工大队的、农林实验所的、附近公家单位县政府的、台湾凤梨公司的……达时雨、胡耀芝、汪敏、赵葆祯、李玉庭,诸位老师都是有家的外省教师。
年纪较轻的外省老师正是花样年华,在战乱的年代中,依旧活泼开朗。炎炎酷热的南台湾,我们在教室里写字,可以听见她们在教室外边走廊上交头接耳,笑得咯咯响。
本地台湾籍老师话却不多,背着手,来去踱步。年轻的算术老师林敏雄、尤秋田都是如此。他们虽然踱步,却年轻阳刚,对体罚教育有着相当的热情。鸡毛掸子、竹扫把,一触即发,随时登场,出打武行戏码。
日本殖民时代教育的烙印,体罚当家常便饭。一日一打,人人有份。打出我们绝佳的生存能力,个个脸皮三尺厚。
启蒙师
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大约三十几岁,说话带着苏北口音。她可以算是我的启蒙师吧。
达老师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下了课,却往往独自一人,静静呆在角落。她很少在教室门口跟别的老师聊天。下课的时候,也很少到教员休息室去。高高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了:“当心摔跤哦。”
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人,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我的三年级,就这样隆重开场了。
受了达老师的启发,我和死党陈令香决定立刻开始“服务社会”。
我们想出一个办法:每天利用早自习时间,到学校的松树院子去扫松针,服务社会。陈令香跟我是我们全班最“鸡婆”(爱管闲事)的女生,被大家选为“服务股长”,专管扫把、水桶之类的鸡婆之事。大清早,我们一到学校,就带着大竹扫把和畚箕到松树院子去了,大扫特扫,把整个院子扫得尘土飞扬,把松针扫成小坟墓一样一堆一堆。然后,再把一堆堆的松针用竹条编的畚箕装好了,用脚踏得严严实实。然后,一畚箕一畚箕地,连松针带泥土,一起都拖到垃圾桶边上。
我们满头大汗,折腾到8点,跑步回教室,参加早升旗。隔天上学,看看院子里又有了松针,我们就又大扫特扫起来。如此好几个月,并没有人知道。
有天,我们照例扫得遮天蔽日,满脸通红。一个又高又瘦的影子突然落在了松树堆上。一个背着手的男人,开口了:“小朋友,你们是哪一班的?叫什么名字?”
我们仰头一看,啊,是简钟奇校长。陈令香和我马上立正站好,给校长鞠了一个躬。
第二天,陈令香和我就被达老师叫过去了。达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父母是做什么的,一个月赚多少钱,家里还有什么人,住在哪儿。达老师说,早自习的时间是给小朋友念书学习的,应该充分把握。明天一大早,就不要去扫松树院子了,要留在教室念书。如果想服务社会,以后长大了,还有的是机会。
我们不去扫松针了。改为大声朗读,为以后服务社会做准备。只不过,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向妈祖娘娘耶稣基督,连同圣母玛利亚一并祷告:请你们让我赶快长大,为社会服务,保佑国家强盛,世界大同。
长大了,我翻看自己小时候的日记,也觉得惊讶。那么多的“情操”啊。
知识分子
达老师教我们成语,从“一”开始,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暴十寒……
有一天,我早晨朗读的时候,读到一句话,怎么都顺不过去。好容易等到达老师来了,我赶紧跑过去,委屈地说,“老师,那个‘一、闪一、亮’是什么意思?”达老师笑眯眯地说:“一闪。一亮。念‘一闪一亮’。你的断句错了啊,所以拧不过来。”我长长嘘了一口气。原来如此,开心得很。
还有一次,我家急着筹钱寄回外婆家。妈妈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省下30块钱给外婆寄去。我听了妈妈的话,下课立刻背上书包,大踏步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被达老师从背后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
我说:“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
达老师只说:“跟我来。”把我带回了教室,照样上课。只是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
事后,我妈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
难得糊涂的日子,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
年幼的时候,只觉得风和日丽,一切平常,哪里知道周遭惊涛千尺?哪里知道父母那一代人兴衰浮沉,漂流仓皇,经历多少国事忧愁?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达老师在大陆就当过小学校长。来台湾之前,还做过地方的县长。达老师的丈夫是我们镇上赫赫有名的凤梨工厂厂长,主管开发台湾凤梨的开厂工程。他们夫妇1949年后阴错阳差地来到台湾,默默地成为建设教育台湾的无名天使。当时他们很年轻的。
上大学后,我给达老师写过几封信,她热情地回信,劈头就说我小学时候的事情。说能随时背出整本教科书,一字不漏,能写出好玩的作文,让她发笑。小时候的事情,我自己一点不记得,父母也很少过问我的学习。倒是达老师做我的镜子,让我照见自己成长的路。
以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事。
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离开人世的。
我常常想起达老师独自支着头,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说“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那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8岁的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之中。

我几乎一厢情愿地认定,她是为了教给我们那些好玩的顺口溜,到台湾的。只是天使羁留人间,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故事?
想念她的时刻,我想到流离苦难的她那一代人,在小岛上并没有失去知识分子的襟怀。
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多么愿意,长出翅膀飞到她的身边,把她从孤单绝望的那一刻,奋力拉回。回到“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
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
那无垠天涯。该会多么宽广,多么顺溜。

《生活之路》内容提要
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思想家。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伟大的作品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托尔斯泰深刻的思想家气质,而这部被誉为“托尔斯泰临终绝笔”的著作,直接显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一位思想家的伟大!《生活之路》堪称一位伟大文学家对人生、社会的最后总结。本书是阅读笔记、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札记等的集成。全书分为三十一章,每章探讨一个专门问题,包括“信仰”、“灵魂”、“上帝”、“爱”、“不平等”、 “暴力”、“国家迷信”、“真”、“恶”、“死”、“幸福”等主题。作为一部语录体、格言体的大书,托尔斯泰尽可能把人类思想的精华吸收到这部书中,所以托尔斯泰特意分成了三十一个主题来阐述,以暗示读者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每天阅读一章。

读了《最后一个地球人》,里面他对人类进化的终极形态做出了这样的预言:完全超越了我们科技水平的外星人降临地球,全盘接掌了人类社会。世界变得过于平静,毫无特色。没有任何需要奋斗的东西,人类只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消遣与娱乐之中,就连紧追各种电视家庭系列剧,也成了一种全职工作。但这并不是外星人的最终目的,他们出现在地球上,是为了带领人类走向最终进化……终于只剩下最后一个地球人了,这个结果发人深思,令人深醒,面对未来,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尽管是预言,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做点什么呢?我们的追求在哪儿,我们是否应该更好的去学习,去进步?我想,这本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预言,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现实社会,它教导我们要好好努力,人类应该团结,而不是相互争斗,而不是相互算计。
希望对你有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