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如题所述

闭式胸膜腔引流术的适应证是:

  ①气胸、血胸或脓胸需要持续排气、排血或排脓者;

  ②切开胸膜腔者。闭式胸膜腔引流的方法:根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明确胸膜腔内空气、液体的部位,选定插管的肋间隙。液体处于低位,一般选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8肋间插管引流。气体多向上积聚,以在前方上部胸膜腔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病人取半卧位,胸部消毒后,在选定的肋间以l%普鲁卡因溶液3~5ml浸润全层胸壁。作一长约2cm小切口,插入血管钳分开肌层,再沿肋骨上缘分入胸膜腔,将一有侧孔的橡胶管或塑料管,经切口插入胸膜腔内4~5cm,其外端连接于无菌水封瓶或引流装置。缝合切口,并固定引流管。

  引流胸膜腔的标准水封瓶为一数升容量的大口瓶,橡皮塞打上两个洞孔,分别插入长、短玻璃管。长管的下端插至水平面下3~4cm,短管下口则远离水平面,使瓶内空间与大气相通。使用时,将胸膜腔引流管连接于水封瓶的长玻璃管。接通后即见长管内水柱上,高出水面8~l0cm,并随呼吸上下移动。如水柱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为保持管腔通畅,避免阻塞,要经常挤压引流管。记录每小时或每日引流液量。为了持续保持一定负压,排除胸膜腔内气体与液体,促使肺膨胀,可加用负压吸引装置。传统方法是将水封瓶连接于一负压调节瓶。调节瓶也是一个大口瓶,橡皮塞有三个洞孔,插置三根玻璃管。两根短的分别连接水封瓶上短玻璃管和负压吸引器。长的玻璃管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插入水面下(10~20cm),按水柱深度来调节抽吸的负压。目前已有各种一次使用性塑料胸膜腔引流装置供临床应用。

  胸膜腔引流后,如24小时内水柱停止波动,且不再有气体或(和)液体排出,经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者,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时,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迅速拔除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紧盖引流伤口,并用胶布固定,或收紧结扎已放置在引流管切口的缝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5
适应证:

急性脓胸、胸外伤、肺及其他胸腔手术后、气胸(尤张力性)。
禁忌证:

结核性脓胸。
注意点:

1、保持引流管通畅,不使受压、扭转,逐日记录引流量及其性质和变

化。

2、每日帮助患者起坐及变换体位,使引流充分通畅。

3、如系急性脓胸,术中宜取分泌物作常规检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

感度试验。如为张力性气胸,可于病侧锁骨中线第2前肋间、腋前线或腋中线的第4或第5肋间处置管。

4、定期胸部X线摄片,了解肺膨胀和胸膜腔积液情况。
1、保持引流通畅。
2、引流管长度适宜。
3、勿将引流管高度超过刀口平面,以防虹吸作用将引流瓶内液体吸入胸腔内。
4、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详细记录,对胸腔感染的病人,观察其引流液的颜色及气味。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5、24小时更换引流瓶一次,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气体进入胸腔。
6、若引流瓶破裂或引流管突然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备好物品,协助医生重新置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5
气胸、血气胸、脓胸、开胸术后的患者需做胸腔闭式引流。
注意事项:保持有效的半卧位,胸瓶不要弄倒,引流管不要受压及打折,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自行拔下引流管,胸瓶高度不要超过手术切口高度,如胸瓶倒了要及时将胸管打折加住或引流管脱落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