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达到宏观调控的经济目的?

如题所述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可操作目标,继而中介目标发生连锁变化,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该过程被称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扩展资料:

随着经济形势的动态发展,为了适应当时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发展需求,自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为央行)成立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大致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84-1993 年,以人民币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第二阶段为 1994-1997 年,央行逐渐弱化人民币信贷规模这一指标,转而提升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指标目标判定的核心指标。

第三阶段是 1998 年至今,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将信贷规模作为经常性的监测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5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对货币的发行量、流通量以及利率的控制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如经济过热,提高银行的利率,减少贷款,使社会上货币的流通量降低,达到降温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带动各产业中货币的周转速度,达到刺激的效果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0
楼上的,怎么写了那么多,其实很简单,央行一方面通过增大货币的发行量,这样市面货币增加,自然市场上投资活动就活跃,反之就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而且通过汇率的调整,央行可以用货币政策控制贸易的国际收支,这就是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3个回答  2013-07-25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当代各国的货币政策一般可以概括为五项: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5、金融稳定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intermediate target) 又称远期指标,是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的中介性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等.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主要环节: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 行为 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