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姜汤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如题所述

姜汤经常用于治疗感冒、驱寒,其实喝姜汤不止这些好处,喝姜汤还有很多的好处。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吧。 1、增进食欲 如果胃口不开,可以在饭前先喝些姜汤,就能增进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2、预防空调病 炎炎夏日,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常会表现为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如果想预防“空调病”,可以在上班之前带一些生姜丝,用生姜丝泡水喝,这样就不用担心“空调病”的侵袭了。喜欢喝茶的朋友可以再配一些绿茶,这样不仅口味好,对身体也更有益处。如果想缓解“空调病”,姜汤不可过淡也不宜太浓,一天喝一碗就可以起到作用。也可以在姜汤中加适量的红糖,因为红糖有补中缓肝、活血化淤、调经等作用。对于症状严重一些的病人可以把姜汤当水喝。 3、治腹痛、吐泻 盛夏高温,各种病菌繁殖活跃,稍有不慎,就会病从口入,容易引起腹痛、吐泻等急性肠胃炎症。适当喝些姜汤,能起到防治作用。生姜能起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 4、治伤风感冒 夏季人们为了躲避炎热,习惯吹风扇、开空调,甚至露宿户外,很容易引起外感风寒。如果能及时喝上1碗红糖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热,或用姜汤(加点盐、醋)泡足亦可收到同样的疗效。但是对于风热感冒,人体本来已经感受了热邪,如果这个时候再服用生姜类的温药,那就如同火上浇油,适得其反。所以治疗感冒,必须要辨证论治,切不可一概采取“姜汤捂汗”的办法。 感冒时最关键的是“按体质和时间吃”。对于食疗养生相当有研究的台湾中西医师廖桂声认为,感冒食疗应该随着病程而转变,有些食物是适合平时调养的,但碰上发炎或已染上流行性感冒时,最好别吃。 姜中的姜辣素、姜油酮可以发汗,赶走体内蓄积的热气,尤其是水分较少的老姜,促进血液循环效果更好,添加红糖则可补充热量。但姜汤只适用于外感风寒,得了热伤风的人,则不适合饮用。而且,姜会促进血液循环,若有发炎、出血情形,也不要吃。 有人认为,感冒期间要多吃水果。台湾台安医院家医科医师刘建辉说,这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多吃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是否可以治疗或预防感冒,仍有争议。 而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会造成支气管收缩,使咳嗽加剧,除了发烧以外,并不适合感冒期间食用。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梨等较寒凉,如果有咳嗽、流鼻涕、拉肚子、手脚冰冷等情形,吃了更容易让病情恶化。 发炎或染上流行性感冒:梨、西瓜、甘蔗、椰子汁、葱豉汤等。 一般出现咽喉肿痛、流鼻涕或痰液黄稠、发热高烧等炎症反应时,不宜吃补药,如人参、当归、黄芪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让病情更重。中医认为,性寒的水果如西瓜、梨等具有解热作用,可以用来“熄火”。 此外,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葱豉汤,除可缓解头痛鼻塞,对于发烧的人也有帮助。做法是取青葱葱白部分,加上豆豉煮汤。葱白具有发汗功效,其中的苹果酸、磷酸等会刺激血液循环,发汗的效果比姜汤更快;发酵的豆豉则可补充体内的蛋白质。 5、预防感冒 白萝卜、茶白萝卜具有消炎、杀菌及利尿功效,是很好的天然消炎药。日常生活中,将生萝卜汁加点蜂蜜,喝下去后可以缓解喉咙肿痛。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在一项研究中还发现,两星期内每天喝5杯红茶或绿茶的人,身体的免疫能力会大大增强,比起未饮茶者,可以多赶走10倍以上的感冒和流感病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

很多人,都习惯在伤风感冒的时候来碗姜汤。认为它能有助我们的身体帮助去散风寒,扶正祛邪,可以有效的使身体出层汗,使得风寒能够很快的得到治愈。

按照中医理论,感冒是由人体感受自然界中的邪气引起的,机体内的正气为御邪而奋起抗争,正邪交争,从而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又称表证。根据病人感受的病邪性质不同,可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苔薄白。中医对风寒感冒主要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服药的同时喝些热汤或热粥,使身体出汗,有助于驱散风寒,扶正祛邪。

风热感冒则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中医对风寒感冒主要采用辛凉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有时也用薄荷茶之类的辛凉饮料进行辅助治疗。

感冒患者应该对照各自的症状,仔细区分不同的感冒类型,如果自己一时无法确定,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生姜是一种日常调料,又可以入药。它药性辛温,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作用缓和,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如果在冬天感受了风寒,喝一碗热姜汤,或配红糖熬成姜糖水,令患者微微出汗,确有祛寒邪之疗效。中医认为,辛温之物有发散的特性,当外来的邪气还在肌表,辛散发汗,则表邪容易随汗而出,病也就会随之而解。

作为性温之物的生姜,一方面有祛寒抗邪的功效,一方面还可以用来温煦机体,患风寒感冒初期,喝热姜水确有好处,同样道理,吃麻辣火锅也可起到类似的出汗排毒的作用。而对于风热感冒,人体本来已经感受了热邪,如果这个时候再服用生姜类的温药,那就如同火上浇油,适得其反。所以治疗感冒,必须要辨证论治,切不可一概采取“姜汤捂汗”的办法。

‍‍
第2个回答  2017-06-19
生姜既有营养价值,又有医疗作用。民间流传的“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呕家圣药”,等俗语都是对生姜功能形象而精辟的概括。夏吃姜正当时,不过关于生姜的诸多常识不可不知,只有了解生姜的性质和功效,才能取其利,避误区,达到科学养生的目的。
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鲜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粘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汗毛孔张开,随着汗液排泄,带走体内的余热,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因此“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有科学依据的。
夏吃生姜七大好处 1.抗氧化,抑制肿瘤
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 2.开胃健脾,促进食欲
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3.防暑、降温、提神
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4.杀菌解毒
科学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热的夏季,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而且生长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 5.防晕车,止恶心呕吐
有研究证明,生姜干粉对运动病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效率达90%,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而有“呕家圣药”之誉。 6.促进血行,驱散寒邪
由于着凉,引起感冒,喝些姜汤水,可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7.减少动脉硬化发生
有研究表明,生姜提取物能阻碍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夏天食用生姜应注意四点
我国传统中医以为,生姜性温而味辛,能健脾胃、散风寒,有“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之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体轻易内生干燥之气。生姜不仅能够刺激人体发汗,而且具有暖胃、祛痰、驱风、散寒、解毒等功效。
生姜的好处的确很大,但夏季服用同样要注意适可而止。由于生姜中含有大量姜辣素,如果空腹服用,或者一次性服用过多,往往轻易给消化系统引起很大的吸收压力,还轻
易刺激肾脏,引起口感、喉痛、便秘、虚火上升等诸多症状。因此夏天食用生姜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热,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等热症。生姜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
二、凡属阴虚火旺者,或患有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以及夏季好发的疖疮、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三、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宜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的畏寒、发热,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更不能用来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受寒引起的呕吐,其它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四、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并会诱发癌症。所以,有人认为烂姜可以吃,“烂姜不烂味”,其实是错误的。
生姜皮亦是一味良药去皮与否有讲究
许多人在食用生姜的时候,将生姜皮去掉。殊不知,生姜皮也是一味良药。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止呕解毒的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
用生姜治疗疾病时,是否去掉生姜皮则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风寒感冒以及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等,喝生姜红糖水可以缓解,此时的生姜最好去掉皮,因为生姜皮有碍于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相反,如果是治疗一些热性疾病或水肿,如便秘、口臭等,最好单独用生姜皮,而不要用整个生姜。
在烹饪中使用生姜则建议最好留皮以免上火。通常情况下,加入菜肴中时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这样可以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充分发挥生姜的整体功效。只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才建议将生姜皮去掉,如脾胃虚寒者,或在食用苦瓜、螃蟹、绿豆芽等寒凉性菜肴时,应去掉姜皮。
中医认为:生姜辛温主发散最佳早晨中午吃
“晚上吃生姜,犹如吃砒霜”的说法流传广泛,那么真相如何呢?
一天之中有阴阳之分,从午夜开始,自然界的阳气逐渐上升,至中午阳气最旺;午后阳气逐渐衰弱,直至午夜阳气最弱而阴气最甚;午夜过后,阳气逐渐恢复。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人适当的阳性(温性)食物,例如生姜等;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不能再像白天那样亢奋,这时如果摄人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合成代谢,不利于劳累后机体的自我修复,对身体有害。因此通常情况下,白天吃姜有益,晚上则不宜吃姜。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别。热盛的人,经常感到身体有各种热的表现,这类人无论白天、晚上都不宜吃姜,而应该多吃寒凉的食物;寒气大的人,经常感到全身有各种冷或怕冷的表现,晚上如果能有姜汤驱寒,则身暖眠安,平时也适宜多吃温热的食物。
因此,所谓“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提法并不完全准确。食物、药物的使用都有相应的适应证,用得恰当就是良药,用之不当则犹如砒霜。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09
生姜皮利水,可以治菌痢,热痢留姜皮,冷痢刮去姜皮。因生姜性升,不宜晚上吃,因为夜间人气收敛,故不宜反其道而升之。用生姜3片加红枣10枚煎水服,治疗脾胃虚寒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大便泄泻,常有高效。

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早上吃姜有益,晚上吃姜有害)。”

生姜味辛性温,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及淀粉等。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 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

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



姜是许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调味品。烹调常用姜有新姜、黄姜、老姜、浇姜等,姜的辛辣香味较重,在菜肴中既可作调味品,又可作菜肴的配料。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黄姜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是姜中上品;老姜,俗称姜母,即姜种,皮厚肉坚,味道辛辣,但香气不如黄姜;浇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

夏季吃生姜可防中暑---夏季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也是营养消耗量最大的季节。人的睡眠较少,食欲也不佳,同时由于出汗多,易损耗掉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专家提醒:这段时期要注意适当“补充”,注意机体营养平衡和饮食卫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10-06
生姜既有营养价值,又有医疗作用。民间流传的“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呕家圣药”,等俗语都是对生姜功能形象而精辟的概括。夏吃姜正当时,不过关于生姜的诸多常识不可不知,只有了解生姜的性质和功效,才能取其利,避误区,达到科学养生的目的。
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鲜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粘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汗毛孔张开,随着汗液排泄,带走体内的余热,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因此“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有科学依据的。
夏吃生姜七大好处 1.抗氧化,抑制肿瘤
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 2.开胃健脾,促进食欲
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3.防暑、降温、提神
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4.杀菌解毒
科学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热的夏季,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而且生长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 5.防晕车,止恶心呕吐
有研究证明,生姜干粉对运动病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效率达90%,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而有“呕家圣药”之誉。 6.促进血行,驱散寒邪
由于着凉,引起感冒,喝些姜汤水,可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7.减少动脉硬化发生
有研究表明,生姜提取物能阻碍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夏天食用生姜应注意四点
我国传统中医以为,生姜性温而味辛,能健脾胃、散风寒,有“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之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体轻易内生干燥之气。生姜不仅能够刺激人体发汗,而且具有暖胃、祛痰、驱风、散寒、解毒等功效。
生姜的好处的确很大,但夏季服用同样要注意适可而止。由于生姜中含有大量姜辣素,如果空腹服用,或者一次性服用过多,往往轻易给消化系统引起很大的吸收压力,还轻

易刺激肾脏,引起口感、喉痛、便秘、虚火上升等诸多症状。因此夏天食用生姜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热,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等热症。生姜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
二、凡属阴虚火旺者,或患有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以及夏季好发的疖疮、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三、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宜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的畏寒、发热,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更不能用来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受寒引起的呕吐,其它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四、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并会诱发癌症。所以,有人认为烂姜可以吃,“烂姜不烂味”,其实是错误的。
生姜皮亦是一味良药去皮与否有讲究
许多人在食用生姜的时候,将生姜皮去掉。殊不知,生姜皮也是一味良药。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止呕解毒的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
用生姜治疗疾病时,是否去掉生姜皮则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风寒感冒以及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等,喝生姜红糖水可以缓解,此时的生姜最好去掉皮,因为生姜皮有碍于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相反,如果是治疗一些热性疾病或水肿,如便秘、口臭等,最好单独用生姜皮,而不要用整个生姜。
在烹饪中使用生姜则建议最好留皮以免上火。通常情况下,加入菜肴中时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这样可以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充分发挥生姜的整体功效。只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才建议将生姜皮去掉,如脾胃虚寒者,或在食用苦瓜、螃蟹、绿豆芽等寒凉性菜肴时,应去掉姜皮。
中医认为:生姜辛温主发散最佳早晨中午吃
“晚上吃生姜,犹如吃砒霜”的说法流传广泛,那么真相如何呢?
一天之中有阴阳之分,从午夜开始,自然界的阳气逐渐上升,至中午阳气最旺;午后阳气逐渐衰弱,直至午夜阳气最弱而阴气最甚;午夜过后,阳气逐渐恢复。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人适当的阳性(温性)食物,例如生姜等;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不能再像白天那样亢奋,这时如果摄人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合成代谢,不利于劳累后机体的自我修复,对身体有害。因此通常情况下,白天吃姜有益,晚上则不宜吃姜。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别。热盛的人,经常感到身体有各种热的表现,这类人无论白天、晚上都不宜吃姜,而应该多吃寒凉的食物;寒气大的人,经常感到全身有各种冷或怕冷的表现,晚上如果能有姜汤驱寒,则身暖眠安,平时也适宜多吃温热的食物。
因此,所谓“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提法并不完全准确。食物、药物的使用都有相应的适应证,用得恰当就是良药,用之不当则犹如砒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