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名词解释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其中“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从“志怪”推衍出来的。“志人”这个名目,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设立,与“志怪”相对而言。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扩展资料:

志怪小说相关典故:

1、东海孝妇

叙一孝妇为冤狱所杀,精诚感天,死时颈血依其誓言缘旗竿而上,死后郡中三年不雨。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即以此为蓝本。

2、《幽明录》

亦久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二百六十多则。它和《搜神记》不同之处,是很少采录旧籍记载,而多为晋宋时代新出的故事,并且多述普通人的奇闻异迹,虽为志怪,却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氛。

其文字比《搜神记》显得舒展,也更富于辞采之美。这和宋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六朝小说所"志"之怪,大体包括物魅,死者鬼魂,神仙和异人几种类型.在所有志怪故事中,世界和事物的客观属性,如生命体不非生命体,生者与死者,人与异类的界限,季节与距离的制约等,都被打破和超越.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
志人小说是指产生与六朝时期,与志怪小说相对而言的一种文学类型.因为所记的内容"俱为人间言动"(鲁迅<<中国小时史略>>),所以被称为"志人小说";又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历史上实有人物的轶文逸事,所以又称"轶事小说".《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3-19
  志人小说,指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其中“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从“志怪”推衍出来的。“志人”这个名目,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设立,与“志怪”相对而言。《中国小说史略》又说:“记人间事者已甚古,列御寇、韩非皆有录载,惟其所以录载者,列在用以喻道,韩在储以论政。若为赏心而作,则实萌芽于魏而盛大于晋。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这里提出的观点很重要,即所谓志人小说,其写作目的,虽仍有记录史实、供人揣摩的考虑,但欣赏和娱乐的特点已经很强。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
  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的《孔氏志怪》等。(“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志怪小说可以举干宝的《搜神记》作为代表。现存20卷,是明朝人重新辑集的残本,还混入了一些可疑的篇章。该书收集了许多晋朝以前的神怪故事,成为一部汇编性质的小说集。其中一些优美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董永》、《三王墓》、《韩凭妻》等,长期在民间流传,有的还曾编成戏曲和白话小说。
  志怪小说比较完整的还有相传是陶渊明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刘敬叔的《异苑》、吴均的《续奇谐记》等。其他的书大部分都散失了,只有一部分佚文收集在《古小说钩沉》里。
  不过,当时人并不把它当作小说来写,如干宝《搜神记序》说,他写书的目的是用来“发明神道之不诬”,就是说在他看来神是实有的。所以,当时人把这类志怪书当作历史著作。现在我们把志怪杂传称作小说,一方面是参照了宋朝以来书目的分类法,另一方面,也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源流来看的。因为正是从六朝的鬼神志怪里,孕育出了唐代的传奇小说(唐代传奇当然还受了史传文学的影响),如《古镜记》、《枕中记》、《柳毅传》等就是志怪故事的新发展,而唐代传奇才是中国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
第3个回答  2013-07-24
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
志人小说,指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其中“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从“志怪”推衍出来的。“志人”这个名目,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设立,与“志怪”相对而言。《中国小说史略》又说:“记人间事者已甚古,列御寇、韩非皆有录载,惟其所以录载者,列在用以喻道,韩在储以论政。若为赏心而作,则实萌芽于魏而盛大于晋。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这里提出的观点很重要,即所谓志人小说,其写作目的,虽仍有记录史实、供人揣摩的考虑,但欣赏和娱乐的特点已经很强。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第4个回答  2013-07-24
“志人小说”这类笔记作品的产生,与魏晋六朝品评人物的风气有莫大关系。在历史上,以科举选拔人才始于隋代。这之前,人才皆由权威人士或地方长官推荐,其标准一看门第,第二看品格、言行、风度。所以记录某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便极受舆论界的关注和重视。“志人小说”可以说是记录当时文人遗事的一种特别笔记。写的大都是一个小故事或某个人的生活片断、某一言行。如《世说新语》的内容,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二百多年间的文人遗闻轶事,包括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方正、雅量、识鉴、捷悟、任诞、简傲、谗险、惑溺等三十六类,刻画极为生动。
志怪小说是受魏晋六朝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的《孔氏志怪》等。(“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不过,当时人并不把它当作小说来写,如干宝《搜神记序》说,他写书的目的是用来“发明神道之不诬”,就是说在他看来神是实有的。所以,当时人把这类志怪书当作历史著作。现在我们把志怪杂传称作小说,一方面是参照了宋朝以来书目的分类法,另一方面,也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源流来看的。
二、志人与志怪小说的内容
志人则主要记叙人物的言行事迹,志怪着重记述神怪异闻。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是同类著作中唯一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一种,也是集大成的一种。《世说新语》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以类相从。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但就全书来说,并不以宣扬教化、激励事功为目的。对人物的褒贬,也不持狭隘单一的标准,而是以人为本体,对人的行为给予宽泛的认可。高尚的品行,超逸的气度,豁达的胸怀,出众的仪态,机智的谈吐,或勉力国是,或忘情山水,或豪爽放达,或谨严庄重,都是作者所肯定的。即或忿狷轻躁、狡诈假谲、调笑诋毁,亦非必不可有。从而也就反映出士族阶层的多方面的生活面貌,和他们的思想情趣。
尽管士族的实际生活,不可能如他们宣称的那样高超,但作为理想的期待、典范的表现,乃是要求摆脱世俗利害得失、荣辱毁誉,使个性得到自由发扬,精神得到升华。这种文化特征,在《世说新语》有集中的表现。
志怪小说的内容驳杂,神怪迷信的内容固然不少,但其中也保存了一些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就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

一是抨击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如《搜神记》中的《三王墓》、《韩凭夫妇》、《东海孝妇》等。

二是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包括爱情婚姻生活。如《搜神记》中的《董永》、《紫玉》;《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

三是表现了人民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如《博物志》中的《八月浮槎》;《搜神后记》中的《阿香推雷车布雨》等。

此外,还有不怕鬼神、勇斗妖怪的故事。如《列异传》中的《宋定伯捉鬼》;《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等。

三、志人与志怪小说的影响:

汉魏六朝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为唐代的传奇小说的写作积累了经验。一些唐传奇故事显然取自这个时期的小说,如《倩女离魂》与《幽明录》中的《庞阿》、《柳毅传》与《搜神记》中的《胡母班》、《枕中记》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都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唐以后,小说中始终有志怪一类,如宋洪迈《夷坚志》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显然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继承和发展。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类似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篇章。《世说新语》的影响所及,后世有少续作和仿作,如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书》(已佚),宋王傥《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何良俊的《何氏语林》、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清吴肃公的《明语林》、李清的《女世说》等。同时,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有不少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穿插了诗或歌谣,抒情气氛很浓。唐人传奇的诗、史、判的三结合模式,固然与进士考试制度有关,但从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来看,则不能无视魏晋六朝小说叙事模式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