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中郑人错在哪里?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郑人错在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扩展资料:

郑人买履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在当时的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子,但是他不知道自己要买多大的鞋子,于是他先在家里拿绳子量好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在绳子上做了记号,他随手将绳子放在座位上,就出门买鞋去了。

他来到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左挑右选,终于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尺寸的绳子放在家里忘带了,不知道自己写的尺寸,要回家拿来绳子再买,说完就往家里赶。

他匆匆忙忙地赶回家,拿了放在座位上的绳子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回集市。来回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等他返回集市的时候,太阳都要下山了,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了。他来到卖鞋子的店铺前,看到已经关门了,再看看自己脚上鞋子的大洞,十分沮丧。

旁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什么不直接试试大小,非要按量好的绳子的尺寸买鞋呢?”他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的绳子,但是脚却不一定是准确。”旁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后人用郑人买履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人买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6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