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的特征及写作方法。

请指教一二。

  杂文(zá wén)
  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基本解释
  1、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晋书·干宝传》:“ 宝 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於世。” 南朝 梁 刘勰 《雕龙·杂文》:“详夫 汉 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清 章学诚《通义·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编次艺文,不明诸史体裁,乃以诗辞、歌赋、记传、杂文,全仿选文之例,列於志书之中,可谓不知伦类者也。”
  2、唐 宋 时科举考试项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宋 王谠 《唐·补遗四》:“又旧例:试杂文者,一诗一赋,或兼试颂论,而题目多为隐僻。”《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诏:‘自今特旨召试者,并问时务策一道,仍别试赋论或杂文一首。’”
  3、文学体裁名。现代散文中的一类,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迅 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
  杂文由来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他一方面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秦汉以来杂文有三类,以泉玉的《答楚王问》、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为最早的代表作。但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后来,杂文又有新的发展。唐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的杂文,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等,都是有名的代表作品。杂文不仅源流最早,而且它的地位最初也很高。诚如班固所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比其所长也。”可见,杂文对于当时社会的作用之大。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写过优秀的杂文。其中最杰出的当首推鲁迅,他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他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就将现代杂文的作用作了准确的说明。
  简单讲“杂文”:散文的一种。它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一种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为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第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补充:

如何写杂文?
一、大题小作
就是要求从重大的社会问题中,抓住最尖锐最能反映本质的一点,或从一个侧面去做文章。 这是一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写作方法。写作者要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浪花见大海 ,也就是要“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具体地说,可以从一个人、一桩事、一句话、一首诗 、一篇小说、一条谚语、一个典故、一则笑话、一段历史传说等等,作为发挥议论的依据。 通过对照、联想、借喻、模拟,生发开去,提示隐藏在具体现象后的意义,发掘深刻的主题 。
例如,有一篇《从拨火棍想起的》杂文,从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中选择了杨家宿将焦赞为解救主帅杨宗保边关之围,回府求援,在天波府烧火丫头的拨火棍“教训”之下,终于承认杨排风的非凡将才,并自甘居下,请佘太君让杨排风领兵马驰援的小故事作为题材,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反对压制、摧残人才、渴望起用贤能之士为四化建设出力的主题思想。
二、勾勒形象
鲁迅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 。”(《准风月谈》后记)这正是对“勾勒形象”的最好说明。
鲁迅说他“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取类型”就是勾勒形象,使这形象代表 某一类型的人。写杂文,就应如此勾勒形象,创造典型。
三、多方取譬
写杂文常常要通过贴切的比喻,或者模拟、讲故事、成语典故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以便于读者接受。例如,鲁迅在《做杂文也不易》中,将杂文比喻为“也照秽水,也看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的“小小的显微镜”。这个比喻是何等的深刻形象!它生动地显示出杂文精悍的特点和战斗的作用。又如,鲁迅写《论雷峰塔的倒掉》,巧用法海逃到蟹壳里避难的故事,显示作恶多端者在世界上无容身之地的道理 。整篇文章表现了打破旧中国封建思想束缚的愿望,和对被压迫者“白蛇娘娘”的同情。
四、杂文要“杂”
杂文要“杂”,指的是:
第一、题材上广采博取,多方涉猎。
目的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表现主题,丰富思想内容。
第二、内容上知识丰富,寓理于文
杂文的“杂”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和知识性。邓拓有一 篇杂文叫《一块瓦片》。在不长的篇幅里,作者像一位饱经阅历的长者,带领我们追溯烧瓦 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了瓦的过去。这里有北京故宫色彩斑澜的“琉璃瓦”,有明代庐山天池 寺的“铁瓦”,有西域泥婆罗宫的“铜瓦”,以及古代统治阶级用来显示他们奢侈生活的“ 银瓦”、“金瓦”。作者又由历代统治阶级的豪华建筑联想到我国劳动人民居住的简陋,让 我们看到了我国北方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旧社会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悲惨生活情景。读这样的文章,既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又可在作者娓娓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就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寓理于文,寓理于趣。
第三、手法上善于用典,点石成金
典故运用得好,能大大增加杂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例如鲁迅写杂文,对古今中外历史掌故、文人逸事,无不信手拈来,点石成金,妙趣横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他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中,用《红楼梦》里焦大醉后骂主子的故事讽刺新月派:
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 ,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主人深恶、奴才痛嫉,给了他一嘴巴粪。三年前的新月社诸君子,不幸和焦大有了相类的境遇……
在杂文写作中,初学写作者常常苦于“杂”不起来,缺乏形象性,没有一点杂文的味道。出现这种窘境的原因,除了对所写的问题想得不深不透以外,还与作者生活经验的贫乏和知识 面狭窄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平时必须注重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与开拓,不断扩大生活视野和知识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4
杂文的特征 写作特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通过反驳论证来批驳错误的论点,主要采取反证的论证方法。驳论的战斗性和文艺性是这篇杂文的特点。
这篇驳论性杂文,针对当时舆论界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进行有力的批驳。文章在驳论部分,先摆出形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观点的三个既定事实,随即一一批驳,采取通过反驳论证批驳其论点的方法,从侧面批驳中除摆事实、讲道理外,还运用了反证的方法,先证明对立的另一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来反证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文章有破有立,这篇杂文虽然只有七八百字,却像匕首一样,刺向对方的要害,痛快淋漓。 杂文的特征
杂文有什么特征呢?从广义杂文来说,公认的有三条:一曰“杂”,二曰“文”,三曰“理”。“杂”主要是指它的知识性,“文”是指它的文学性,“理”是指它的思想性和斗争性。当然,还有一些,象“短小”、“讽刺与幽默”都可以算作是它的特点,但下列三点是主要的:
一是知识性。杂文跟一般的议论文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一样。它常常是谈古论今,说文道理,东西南北,海阔天空,显得很“杂”。但“杂”又不是杂乱无章,是杂而不乱,总是服务于一个中心。这样,在这所谓“杂”的形式下就给人许多知识,给人很多趣味,这就是它的知识性。
二是文学性。杂文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形象性,一个是它的感情性。杂文的形象性是说,杂文不仅可以借助现成的形象来说明道理,而且还可以勾勒出自己的“杂文形象”,从而来生动、形象地阐述事理。杂文的感情性是说,作者要直抒胸臆,要表现自己的个性,要有鲜明的爱憎感情,使读者往往可以感觉到它的作者的音容笑貌,甚至是他的性格特征。
三是思想性和战斗性。关于杂文的思想性和战斗性,我们在讨论狭义杂文时已经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第2个回答  2015-05-07
 杂文(zá wén) 
 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基本解释   
1、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晋书·干宝传》:“ 宝 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於世。” 南朝 梁 刘勰 《雕龙·杂文》:“详夫 汉 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清 章学诚 《通义·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编次艺文,不明诸史体裁,乃以诗辞、歌赋、记传、杂文,全仿选文之例,列於志书之中,可谓不知伦类者也。”  
 2、唐 宋 时科举考试项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宋 王谠 《唐·补遗四》:“又旧例:试杂文者,一诗一赋,或兼试颂论,而题目多为隐僻。”《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诏:‘自今特旨召试者,并问时务策一道,仍别试赋论或杂文一首。’”  
 3、文学体裁名。现代散文中的一类,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迅 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  杂文由来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他一方面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秦汉以来杂文有三类,以泉玉的《答楚王问》、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为最早的代表作。但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后来,杂文又有新的发展。唐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的杂文,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等,都是有名的代表作品。杂文不仅源流最早,而且它的地位最初也很高。诚如班固所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比其所长也。”可见,杂文对于当时社会的作用之大。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写过优秀的杂文。其中最杰出的当首推鲁迅,他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他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就将现代杂文的作用作了准确的说明。   简单讲“杂文”:散文的一种。它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一种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为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第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第3个回答  2015-05-06
一般所说的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作为现代散文中的一类,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迅 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杂文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第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创作和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
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
一般来说,杂文是为时代而生的,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创作者不熟悉生活与时代背景,就难以写出有实质性内容的杂文作品.
第4个回答  2015-05-20
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基本解释   1、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晋书·干宝传》:“ 宝 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於世.” 南朝 梁 刘勰 《雕龙·杂文》:“详夫 汉 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清 章学诚 《通义·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编次艺文,不明诸史体裁,乃以诗辞、歌赋、记传、杂文,全仿选文之例,列於志书之中,可谓不知伦类者也.”   2、唐 宋 时科举考试项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宋 王谠 《唐·补遗四》:“又旧例:试杂文者,一诗一赋,或兼试颂论,而题目多为隐僻.”《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诏:‘自今特旨召试者,并问时务策一道,仍别试赋论或杂文一首.’”   3、文学体裁名.现代散文中的一类,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迅 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  杂文由来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他一方面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秦汉以来杂文有三类,以泉玉的《答楚王问》、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为最早的代表作.但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后来,杂文又有新的发展.唐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的杂文,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等,都是有名的代表作品.杂文不仅源流最早,而且它的地位最初也很高.诚如班固所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比其所长也.”可见,杂文对于当时社会的作用之大.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写过优秀的杂文.其中最杰出的当首推鲁迅,他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他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就将现代杂文的作用作了准确的说明.   简单讲“杂文”:散文的一种.它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一种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为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第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