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手术?

如题所述

有的。中国古代中医公认最早的外科手术,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于公元三世纪在魏、蜀两国行医,发明让病患以酒服麻沸散作为麻醉,再施行“刮骨疗伤”、“剖肚清肠”等多种外科手术,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皆有记载。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华佗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扩展资料:

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

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

中医外科远在汉代,就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效果,而这些痛苦大、损伤重、伤经断络的外科方法就渐渐被更加“文明”和“简便”的内治法取代了。在这种条件下,中医学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其它医学不得不承认它超越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精妙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科手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一提起外科手术,许多人以为在我国是西医传入以后才有的事,中医看病只是望舌诊脉,开一张处方就完了。打开浩瀚的中国医学发展史,便会发现这是大错而特错了。

远在新石器时期,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原始人,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便有通过“手术”使头骨变形和拔除侧门齿的风尚,以激励人们更加勇敢地与野兽搏斗,使“鬼祟”、病邪外出。虽然其目的不是为了治疗疾病,却是人类在了解人体自身和改变它的形态上的一种大胆行为,无意识地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手术。
约在3000年前的周代,我国就有了专门的外科医生,当时称为“疡医”,使用一些简单的手术及外治疗法治疗疮疡及体表外伤。“外科”也因此而得名。
战国及奏汉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外科列专篇论述,并出现了针砭疗法,手术疗法进一步发展,如治疗“脱疽”赤黑者,“急斩之”。应用腹腔穿刺术治疗单纯性腹水,也有了相当成熟的经验。稍后的华佗,以麻沸散作全身麻醉,行腹腔内肿瘤切除肠吻合术,一个月就能康复。《列子 列问》也载。当时著名的医家扁鹊以药酒作全身麻醉,行开胸探心术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当时的外科手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手术成为人们祛除疾病的重要手段。而西方国家直到19世纪后半叶,在先后解决了疼痛、出血、感染等一系列问题之后才开展了腹腔手术,落后于中国1700多年。中医学,以其完备的理论和精湛的技术,成为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唐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封建思想也逐渐完备,人体逐渐被神秘化,解剖人体被看成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大大地限制了外科手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创造性的手术被记载下来。《诸病源候论》最早详细叙述吻合的步骤及术后护理。宋元时期的骨外科专家危亦林作了较多的正骨手术,为中医伤骨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他还有一些外科手术如兔唇修补术、鼻端赘瘤摘除术等。值得一提的是,在17世纪,曾有一名操浙江口音的外科学家作了一例阑尾切除术,其步骤与方法与现代外科手术基本相似,其中对阑尾炎的描述维妙维肖:“切开腹壁……有形如蜈蚣昂头出,急以刀钳去之”。说明这一时期的外科学家,在封建统治的高压下,还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到了明清时期,中医外科的发展进入全盛阶段,形成了“正宗派”、“心得派”、“全生派”的争鸣之势,随着经骚的进一步积累和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大量外治及手术疗法相继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相当成熟的治疗体系。如高文晋的《外科图说》仅手术器械的描绘就有33种之多。

现在也已挖掘出许多古代外科手术工具。

不可否认,今天的人们一般习惯上都会认为西医学的外科手术水平远远高于中医的外科手术,其实中医的外科手术历史上远远超过西方当时的水平,至少从扁鹊、华佗的那个时代,一直到十六世纪之前,中医的外科手术水平是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的。
中国古代外科手术不仅存在,而且在宋明代以前曾经得到过很高水平。例如,在唐代出土的文物中已有镊子、剪刀这样的常见外科手术器械,宋代时已有玛瑙刀的出现,而公元1974年江苏省江阴县一座明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医疗器械,其中包括外科手术器械。该墓出土的一种铁质柳叶刀,系外科手术用刀,有尖刃口的一头与现代医用手术刀十分相似。该刀长16.7厘米,宽1.5厘米,铁质。刀端锐尖呈柳叶形,刃口位于刀端的一侧,约长4厘米左右。由于刃口较长,应是切开较大面积皮肤的一种工具。用刀时刀体与皮肤平行,作横向切开,近似现代应用的手术刀。这充分说明,像柳叶刀这样的外科手术器械在明代已广泛使用。同墓出土的还有平刃刀、镊子、剪子、牛角柄铁质圆针。平刃刀刃口位于刀的下端,前方扁平薄锐,约长2.5厘米。刃口较短,应是切开较小面积皮肤和“死腐、余皮”之用,用刀时刀体与皮肤垂直,作纵向切开。出土的两把外科用的铁质镊子,也叫做“大钳”、“长钳”、“钗”等。《外科明隐集》中说这种形状类似于今天的镊子的工具,其用途是“用以枷捏余皮顽腐,以得刀割之便也。”《外科心法真验指掌》也说:这种手术工具的功能是“……捏溃疮之腐肉,取之,去之,不可伤好肉,伤则血流。”与某些中医著作中所绘制镊的形状相同。同墓中出土的外科用剪子,大体与家用剪相仿,仅在尖端有方头和尖头区别,江阴出土的两把铁制小剪,是外科手术中辅助刀、针的常用工具。这些古代外科器具的原件现都藏于江阴县文化馆中。该墓中出土的牛角柄铁质圆针,它的刃尖呈卵形,已略有磨损,是当时针灸和外科医疗的常用工具。这些外科手术器械在当时的广泛使用,说明中国古代外科手术的发展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高文晋于1834年编《外科图说》,书中载有器械图谱,如首页绘有“外科应用刀剪钳针各式物件全图”,反映了当时手术疗法已经进入了较为系统和规范的阶段,但可惜影响并不广泛。
翻开历史我们知道,至少在十五、六世纪之前,中医的大家们都是自己亲自操刀做手术的,而在西方直到十五十六世纪,西方医学还处于理论与解剖相分离的状况,教授们还将做手术的工作分派给理发师去做。从中世纪以来直到十六世纪的医学院里,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在大学的讲台上,医学教授们捧着医学经典在那里照本宣科,而在台下,却由理发师甚至屠夫这样的操刀匠在持手术刀给学生们作示范,这看起来似乎很滑稽,但却是事实。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外科医生或解剖术施行者都是理发师或屠夫,因为人们在当时极端歧视外科,认为外科手术就像屠宰。外科医生的地位十分低下,外科实践更是不足挂齿的事情。
这些被称为“短袍理发师外科医生”的命运直到十六世纪末才逐渐有所改善。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当时著名的“短袍理发师外科医生”的创造性工作,由于他们创造性地发明了外科软膏剂,改革了创伤出血的烧灼法而发明了结扎法,并创造了假手假足,使外科的状况焕然一新,外科医生也逐渐提高到与其他科医生同等的地位。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在我国古代由于宋明理学的影响以及在宋明以后大量外科医生受到由外治转向内治这一思潮的影响,致使我国古代外科手术的技术没有能够流传下来,而那些受孔孟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更不屑于记载那些专用针刀实行手术的所谓“技者”,导致外科手术从此走向没落,这应该看作是中国古代外科发展的悲哀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0
恩,华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