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空中会被雷劈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飞机在空中会被雷劈。

因为大多数(90%)击中飞机的雷电都是由飞机触发的,且剩下的10%(自然起始的雷电)在击中飞机的过程中,飞机自身导致的电场畸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会促使放电更易产生,从机体上起始的“先导”会朝向云中起始的“先导”发展,进而导致最后的雷击。

虽然飞机会遭受雷击,但大多不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商用飞机外壳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飞机内部的人员和设备相对比较安全。” 吕伟涛说,但这不代表飞机遭遇雷击没有任何损伤。

飞机并不是完全屏蔽的“法拉第笼”,上面有很多开孔,部分区域是非金属的(如飞机前部的雷达罩),还有一些天线是外露的,雷电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仍然可能导致严重损害。另外,强烈的雷电流也可能导致金属熔化。

扩展资料:

针对飞机本身,目前采取的避雷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采用良导体把机壳不良导体的部分加以连接或遮盖,以疏导电流。由于飞机是由轻质金属构成,且机体面积很大,在与空气摩擦以及带电体感应下,很容易成为巨型静电储电体。

在空中飞行时,飞机由于静电屏蔽,电荷聚集在机壳表面,这些电荷必须设法释放,否则到了地面容易造成损害。

这就需要第二种方式,利用机身或机翼伸出的放电刷放电。放电刷安装在飞机表面外型尖端部分。

电荷集中在飞机外表比较尖、薄的边缘区域,如果没有放电刷,在电荷积累到一定能量时将导致机体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

参考资料:飞机为何会遭雷击?-中国天气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4

会的,每架正常运行的飞机几乎每年都要遭到雷击。

飞机遭遇雷击的几率与季节及飞行航线有很大关系。大多数(90%)击中飞机的雷电都是由飞机触发的,且剩下的10%(自然起始的雷电)在击中飞机的过程中,飞机自身导致的电场畸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会促使放电更易产生,从机体上起始的“先导”会朝向云中起始的“先导”发展,进而导致最后的雷击。

扩展资料:

针对飞机本身,目前采取的避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良导体把机壳不良导体的部分加以连接或遮盖,以疏导电流。由于飞机是由轻质金属构成,且机体面积很大,在与空气摩擦以及带电体感应下,很容易成为巨型静电储电体。在空中飞行时,飞机由于静电屏蔽,电荷聚集在机壳表面,这些电荷必须设法释放,否则到了地面容易造成损害。

这就需要第二种方式,利用机身或机翼伸出的放电刷放电。放电刷安装在飞机表面外型尖端部分。电荷集中在飞机外表比较尖、薄的边缘区域,如果没有放电刷,在电荷积累到一定能量时将导致机体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

参考资料:飞机为何会遭雷击?——中国气象局官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23

飞机在空中会被雷劈到。

1、飞机是一个带有静电的金属体,其表面的金属因静电感应和摩擦起电而带电,当电场强度达到约418v/m时就发生大气放电(闪电),雷电又多集中在飞机的尖端和边缘,所以她的鼻头、翅膀和尾翼的后缘及尖端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

2、作战飞机由于任务的需要,会经常在对流层、恶劣天气飞行,这些地方都是经常有雷电劈下飞机飞过就会很容易被雷击中。

扩展资料:

雷击造成的主要危害:

金属蒙皮被烧坏,突出的非金属物(翼尖、风挡加热器等的防护罩)被击碎,电气仪表、通信和导航设备等受电磁干扰或被磁化,强电光可使机上人员短暂失明或神经错乱,甚至引起油箱爆炸,机毁5〜10m/s,水平切变每百km为5m/s。

统计资料表明,春、秋季节的OC气层附近或空中的急流主要有:中高纬度地区的西风急流。高度约5000m左右,飞机在云或雨中飞行,且正好又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时,容易遭到雷击。预防的方法,机组需及时启动气象雷达探测前方天气,以便避开积雨云的雷电区域。

参考资料:飞机雷击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04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报告,飞机遭雷击是常有的事,但几乎没有飞机因为遭雷击而发生重大意外,不过,雷击在机身的蒙皮上打个洞倒是有的(不会将飞机打穿)。

根据各个机种的维护手册,飞机遭雷击之后都有其固定的维修规范(维护飞机宝贝是航空公司的重要工作)以确定飞机各部分安好。

飞机是一个带有静电的金属体,电荷又多集中在飞机的尖端和边缘,所以她的鼻头、翅膀和尾翼的后缘及尖端是最容易遭受雷公修理之处。

但是雷击会在何处也很难预知,有时候竟然遭雷公青睐的部位是飞机的腹部。因为某些机种机腹部位装设天线,就成了雷电的“引线”。

“每架正常运行的飞机几乎每年都要遭到一次雷击。”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申红喜告诉记者,飞机遭遇雷击的几率与季节及飞行航线有很大关系。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飞机平均每飞行1万小时就有可能被雷击中一次。而根据国外的统计,飞机日利用率如若达到7小时,每12个月就可能被雷击中一次;飞机日利用率如若达到10小时,每10个月则可能被击中一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吕伟涛介绍,大多数(90%)击中飞机的雷电都是由飞机触发的,且剩下的10%(自然起始的雷电)在击中飞机的过程中,飞机自身导致的电场畸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会促使放电更易产生,从机体上起始的“先导”会朝向云中起始的“先导”发展,进而导致最后的雷击。

申红喜说,根据统计,飞机遭雷击多发生在上升与下降阶段,多发的高度范围在3500米至5000米之间。当处于-5℃至0℃的温度层、浓积云和积雨云附近,在云中伴有中度颠簸或遇到降水时,飞机都可能遭受雷击。申红喜解释说,飞机处于上述区域,可能会成为雷电中的一个导体。当飞机接近带电中心时,从云中出来的发展中的“先导”能使飞机受到感应而产生“闪流”;当飞机与云层的“先导”连通时,电荷便流过飞机,如果“先导”与地面连通,会形成强烈的回击。

扩展资料: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之前,飞机平均每飞行3000飞行小时就会遭遇一次雷击,而随着航空通信技术以及机载设备的升级,如今平均每飞行10000飞行小时才有可能遭遇一次雷击。由此可见,飞机在高空中飞行,雷击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飞机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基于防雷击设计,而非避雷击设计。并且美国的联邦航空管理局规定,飞机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抵抗灾难性的雷击伤害,并继续保持飞机的安全性飞行。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飞机的防雷击设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29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报告,飞机遭雷击是常有的事,但几乎没有飞机因为遭雷击而发生重大意外,不过,雷公在机身的蒙皮上打个洞倒是有的(不会将飞机打穿)。

根据各个机种的维护手册,飞机遭雷击之后都有其固定的维修规范(维护飞机宝贝是航空公司的重要工作)以确定飞机各部分安好。

飞机是一个带有静电的金属体,电荷又多集中在飞机的尖端和边缘,所以她的鼻头、翅膀和尾翼的后缘及尖端是最容易遭受雷公修理之处。

但是雷击会在何处也很难预知,有时候竟然遭雷公青睐的部位是飞机的腹部。因为某些机种机腹部位装设天线,就成了雷电的“引线”。

一般来说民航飞机飞行时处在平流层,那里环境相对稳定因此雷电影响不大,但对作战飞机来说因为任务的需要会经常在对流层飞行,所以包括雷电在内的许多恶劣天气对飞机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在二战时曾有作战飞机因雷电等因素而坠毁,但现代的飞机也有相应的防护措施所以影响大大降低,但也不能不考虑天气因素,因此飞机在执行普通任务时仍要选择避开恶劣天气。


拓展资料:

由于机壳大部分皆是导体,因此当飞机遭雷击时,电流会经由机壳流过,并由机身或机翼伸出的避雷针放电,并不会进入导体内部伤害到里头的乘客,但强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对机上的电子或电气系统会有影响。

参考资料:飞机防雷-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