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避免?

如题所述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但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避免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建立支持和沟通渠道:确保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支持体系。家庭成员、老师、辅导员或其他信任的成人可以成为倾诉和寻求支持的资源。

    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支持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让青少年感到被接纳和尊重。这包括提供稳定的日常生活和积极的家庭关系。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规律的休息时间。

    促进积极社交关系:帮助青少年建立和维护积极的社交关系,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俱乐部,并与同龄人建立支持性的友谊。

    教授应对技能:教导青少年有效的应对技能,如问题解决、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方法。这可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知行为疗法或心理辅导。

    监控媒体使用:帮助青少年理解媒体的潜在影响,限制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和电子设备,并促进健康的媒体消费习惯。

    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学会识别青少年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如情绪变化、社交退缩、学业下降等。及早察觉问题并寻求专业帮助。

    培养积极心态:鼓励青少年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自尊、自信和乐观的态度。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

    请注意,这些建议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指导,如果您或您周围的人有心理健康问题,最好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2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2021年公布的我国首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到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有约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早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小编给你一些小建议:

1.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如今不少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 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2.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过分攀比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父母和老师不要总拿孩子之间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3. 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

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只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4.宽容约束要平衡,允许孩子适当犯错

家长和老师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和师生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

同时,老师和家长要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5.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家庭应该是孩子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把表达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当孩子说话时,倾听是最美好、最温馨的举动。

想让孩子对我们没有戒备,老师家长平时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孩子害怕什么?

我有没有过度反应?

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吗?

我有没有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6.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参与实践活动

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 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常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些异常信号是孩子在求救,老师家长要知道

青少年本身处于叛逆期,学业压力、亲子矛盾等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反而采取了偏激的教育方式,则更容易适得其反。搜索信息、网络宣泄、情绪反常、悲观倾向、兴趣降低、近期频繁遇到重大危机、整理东西、长期高压,如果青少年身上出现这样的信号,可能是在发出求救。

老师家长可以从这5个方面观察孩子的变化:

1.生理变化: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2.情绪变化: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

3.行为变化: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

4.学业变化: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

5.人际关系变化: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一般来讲,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两周以上,老师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