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副词有哪些??

如题所述

知愚草堂
2010-10-09分享收藏
古汉语副词
古代汉语的副词数量很多,类别也很复杂,是学习的难点之一。古代汉语的副词有否定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表数副词、情状副词、语气副词、谦敬副词等八类。

一、否定副词

古代汉语的否定副词比较多,用法也复杂,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古代汉语的否定副词可以分为五类:(1)一般否定;(2)祈使否定;(3)已然否定;(4)存在否定;(5)判断否定。

(一)一般否定

一般否定主要有“不”和“弗”。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不”与谓语动词(形容词)在搭配上不受限制,谓语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弗”一般只否定及物动词,而且受其否定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再带宾语。例如:

(1)蔡小而不顺,楚大而不德。(《左传·昭公十一年》)

(2)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4)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受“弗”否定的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偶尔也有。例如:

伯廖告人曰:“(公子曼满)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左传·宣公六年》)

(二)祈使否定

表示祈使否定的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别”“不要”,主要是“毋”和“勿”,“毋”有时也写作“无”。在伪古文《尚书》里“罔”也可以表示祈使否定。此外,“莫”“不”有时也可以用于祈使否定。汉代以后出现“曼(漫、谩)”,也表示祈使否定。“毋”和“勿”的区别与“不”与“弗”的区别基本相同,受“毋”否定的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受“勿”否定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例如:

(1)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伪古文《尚书·大禹谟》)

(2)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3)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4)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尚书·汤誓》)

(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毋惮改。”(《论语·子罕》)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7)愿先生勿泄!(《史记·刺客列传》)

(8)曰:“莫为盗,莫为杀人!”(《庄子·则阳》)——按:莫为盗,不要为盗。莫为杀人,不要做杀人的事。

(9)今吾尚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