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切和反切?

在一些小说里看到了正切和反切
谁可以帮忙介绍一下

一、正切:

在Rt△ABC(直角三角形)中,∠C=90°,AB是∠C的对边c,BC是∠A的对边a,AC是∠B的对边b,正切函数就是tanB=b/a,即tanB=AC/BC。

正切值是指是直角三角形中,某一锐角的对边与另一相邻直角边的比值。对于任意一个实数x,都对应着唯一的角,而这个角又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正切值tanx与它对应,按照这个对应法则建立的函数称为正切函数。

二、反切: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扩展资料:

正切的相关应用:

1、正切值在数值上与坡度相等,坡度=正切值x100%。

2、三角函数在复数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物理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3、三角函数在勘测地形、勘探矿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三角函数还用于通过视角来测量建筑物或山峰的高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切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4
还是没解释清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30
汉代以前,多采用同音字注音法,即,×,读曰×;或“读如”、“读若”。此三种“读×”即古代注音、释义用语。例如,《仪礼·乡饮酒礼》“公升如宾。” 汉 郑玄 注:“如,读若今之若。”也就是说,郑玄这个人告诉你,如,和现在的“若”读音是一样的。
后来“读若”就有问题了,因为有的字有很多同音字可用来替换,但有的字不多,有的虽然有,但用来注音的那个字,比被注音的还要生僻,比如“大,读若荙。”那就不如不注。于是就有了“反切”。
反切: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亦称“ 反语 ”、“ 反音 ”。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如:东,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红的韵母ong,便构成东音(dōng)。
再后来,1913年(民国2年)当时的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每省派两名代表,议定音标,按字审音。惜用多数表决的方法,与议政立法同,不适用于讨论学术,因此其结果“老国音”的出台,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认为是“折衷南北,牵合古今”的“联合音系”,也有人称之为“人造音系”。此音系于1918年(民国7年)公布。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后,白话文兴起,推动了新国音的产生。1924年,“国语统筹委员会”决定放弃“老国音”,改为以北京语音,即活着的“国音”为标准音。1928年开始编纂《国音常用字汇》,1932年由教育部公布。
现在当然就是用汉语拼音啦。
古代拼音所用的反切的“反”,是翻的借字,并非反正之反,故亦无“正切”之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