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平衡

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以及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都还比较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我们首先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在这当中,提高教育质量是关键。特别是提高农村教育治疗,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没有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教育现代化。

2、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矛盾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向大众教育时代转变,追求教育公平变成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要解决好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之间的矛盾,就要先解决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差距问题等。提高教育质量与促进教育公平是的一个问题两个方面。解决好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最关键还是要提高教育质量。

3、大众教育与天才教育矛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天才,有拔尖的创新人才。但怎样才能发现天才,培养天才?我们要去普及基础发现天才,而不是拔苗助长。过早的强教蛮灌,只会适得其反。天才的培养我们应该顺其自然,慢慢发展他(她)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

5、教与学的矛盾

教与学的矛盾在教育界已存在百年以上。自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习的是苏联教育,强调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实际上是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思想。

在当今信息社会,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地方获取信息。因此,今天的教学要从教师的教转换成学生的学。但在这过程中,教师是不可获取的,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

5、知识与能力的矛盾

主要体现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价值取向。传统教育主要是关注传授知识,强调记忆;现代教育则主张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6、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考试的性质是手段不是目的,考试的功能是诊断、检查和选优。学校里平时的考试主要是为了诊断检查学习的情况,以便改进教学,督促学生学习。

7、“双减”与提高教育质量的矛盾

学生在学业上的压力过大,大家是有目共睹。“双减”的目的是减少学生的压力,让学生发展的更好。

8、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

早期教育人们主要是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在学校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9、教育个伙计化与本土化的矛盾

现代教育是国际化现象,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教育是在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发展的。教育本土化比较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现代化教育是在本国生产发展的,离不开本国的文化传统,必然有本国本民族的特点。

10、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

学校的目的是立德树人,改革创新。家长的要求是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些家长对教育改革不理解、不支持,有时还会发生冲突。学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家长有给布置课外作业。这些问题要在教育内部解决,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减轻孩子的负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3
要矛盾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1980年,研究生21604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114.3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675所。对于十亿人口大国来说,当时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确实太少。当时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们上学的需要与匮乏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通俗的说当时教育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解决国民上学的问题。而当时教育资源匮乏则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因而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教育的发展主要围绕着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来解决人们上学的需求问题。



时至今日,高等教育大众化基本上得以实现。2016年在校研究生1981051人普通本专科学生26958433,普通高校有2596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813所[1]。短短三十多年,中国教育在规模上扩大了几十倍,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果,基本上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教育中的主要矛盾,学生们有学上的需求基本上得到满足。

但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同的学校之间的质量差异非常大。人们在孩子有学上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需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更好的学校。而好学校数量稀少无法满足家长“上好学”的需求的矛盾则成为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无论是“高考移民”、“择校”、“学生学业负担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高考作弊案”等现象都是人们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情况下为满足“上好学”需求的主动行为。甚至社会对高考改革和教育公平空前关注也是基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与人们为孩子“上好学”的需求的矛盾激化的结果。



我们没有办法限制家长们“上好学”的需求。无论是利用“就近入学”政策、还是打击“高考移民”解决“择校”问题,还是通过禁止教师补课减轻学生负担,都收效甚微。家长们对“好学校”的需要可以通过购买“学区房”、“迁移户口”、校外培训等方式很容易绕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禁令。

值得警惕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忙于解决诸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等教育中的各种矛盾,而对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关注甚少。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努力。但是在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高等教育领域却在制造着更大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又带来了更多学校发展的不充分,以至于好的大学更好,一般的大学变差,差的大学更差,反而使得家长们对上好学的需求更加无法得到满足,更加焦虑。



要解决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矛盾,需要绝大多少高校都能够充分发展,而充分发展的前提则需要有充分的教育资源,要有充分的教育资源则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