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总哭闹,不听道理,怎么能管好?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宝宝到了3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所以也就进入了最“不听话”的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这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有效的“管”好孩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在3岁孩子的眼中,这个世界有太多新奇和未知的东西,等着他去探索;他也会循着自己的兴趣去钻研。这其实是孩子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是非常可贵的动力所在。父母需要做的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尝试更多的事情,这样,他探索的热情得到了鼓励,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心情会很愉快,也就较少闹别扭了。
2、把孩子视为平等的家庭成员,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衣、洗漱);也可以让孩子当自己的助手和参谋,邀请孩子参与一些家庭事务(比如倒垃圾、开电视)。做得好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好,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这样,一方面能锻炼孩子的能力,一方面也能提升他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3、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3岁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当他哭闹的时候,父母尽可能地去理解他当时的情绪,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进一步的交流,可以在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去引导,比如,“下次要是你生气了,可不可以试着不哭,告诉妈妈‘我很生气’?”当孩子更多地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之后,哭闹也会减少的。
4、在回绝孩子的要求时,要清楚地说明理由。当孩子不清楚为什么他的要求和行为会被阻止时,他通常是很难接受的。所以父母需要耐心地,尽可能以他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说明理由。如有条件,也可以用实践的方式来告诉他,比如让孩子用手摸一下装了热开水的杯子,让他知道热水会烫,很危险。另外也要注意,3岁孩子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是有限的,有些道理即使父母以前说过,他也可能遗忘了。这时父母需要耐心地再次说明,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扣上个“不听道理”的帽子。
5、多陪孩子玩耍,用心经营亲子关系。这一点是最最根本的。孩子总是愿意顺从他们喜欢的人,而投入地陪孩子玩耍,收买孩子之心的最佳途径。很多父母会给孩子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以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了,以为孩子就会因此而非常喜欢父母了;而实际上,这些都比不上痛痛快快地陪孩子玩一场带给孩子的感觉好——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亲近,只有通过用心地陪伴才能充分体现。
第2个回答  2013-07-16
也曾遇到和你一样的事不过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不知你要不要借鉴一下,如下:
孩子在2岁左右爱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长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其原因大多在家长身上。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问题,使孩子养成了好发脾气的习惯。
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家长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二、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四、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二、家长切记自己不要经常发脾气。有一次在商场的玩具部我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有个妈妈突然抬高声音说:“上个星期刚买过,又要买。”俨然在告诉大家,我的孩子不讲理,我不给他买的原因是刚买过,不是不给他买。我觉得这个妈妈有点心虚,不给孩子买玩具有什么丢脸的?不买就是不买,给孩子讲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点走样,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着孩子向外走,孩子则闹着往里拽。妈妈脾气大发,啪啪打了孩子两下,孩子哇地哭了起来。于是,这个妈妈不上分说拖着哭着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这么一个好发脾气的妈妈,不想让孩子发脾气都难。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第3个回答  2013-07-16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想尝试周围的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可家长妈妈不仅不理解和支持,还总是想方设法阻止他的“破坏行为”,惩罚他的“不听话”。这不仅会加剧宝宝的“不听话”,严重时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可见,宝宝早期的“不听话”和儿童时期的不听话,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你不能简单地阻止他,而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待成长中的宝宝。宝宝“不听话”,你该怎么做?  1 给予理解和尊重  宝宝开始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这么做无非是想获得成长空间,要求和你有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对他的行动不要轻易干涉。在宝宝最初要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不妨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样,会使宝宝觉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维护的宝宝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自然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2 及时转移  宝宝的注意力  当宝宝对某些物品感兴趣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想得到,还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这时你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兴趣的建议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时带他离开目标物品的出现地。比如当宝宝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着玩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皮球。并带他到另一个房间,陪他一起扔着玩。  3 满足宝宝的好奇  心和合理要求  在确保宝宝远离危险品的情况下给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为了让宝宝远离危险的东西,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便是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时给他设立一定的规则,对他的探索进行一定限制,因为此时的宝宝对可触摸与不可触摸的东西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主动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有效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于可满足探索需要的活动中。试着给他多提供结构性玩具,让他拼拼拆拆;引导他创新旧玩具新玩法或把废弃物当玩具,如把旧报纸揉成球当足球踢,既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满足了他渴望动手操作的愿望,他一定大为开心。  当宝宝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别是当他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事情时,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脸等,请及时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这会使他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能避免“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4 用正确的语言  与宝宝交流  用何种方式与宝宝交流,直接影响他的行为表现。  建议多用正面而积极的话语。比如不要对宝宝说“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说“这花朵多嫩呀,宝宝要用手指轻轻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为“不”字会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剧他想尝试的欲望。  用宝宝能听得懂的话语。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个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时,他非认为那个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这时你如果对他说,“宝宝,小汽车现在想妈妈了,它想趁着你不玩的时候,回家来看看妈妈。可是当我们回家时,妈妈保证,它肯定也会回家的!”这样和宝宝交流,他就不会赖着不走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4-28
家长您好,您说的这种情况对于处于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首先孩子在家里都是宝贝,家长或多或少会迁就孩子,这就养成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因此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就会受不了,就会发脾气,其次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局限,还不能完整地向成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不高兴的事情时,就会用哭闹等方式来宣泄情绪。另外因为孩子还很小,自控能力也很弱,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随时都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感,因此会有多家长反映孩子性格倔强,不听道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也不用太过担心,也不用过于指责孩子,因为孩子也控制不了,并且他们不明白发脾气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在气头上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或者家长可以适当的冷处理,让孩子明白遇到事情困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另外适当的挫折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等到孩子稍微大点,就可以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到时孩子倔强的情况也会有好转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