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年满60岁的的养老保险如何购卖

如题所述

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205 更新时间:2005年01月20日                  民建重庆市委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近500万人,其中农村老年人300多万,并以每年3.2-4.2%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后,全市农村老年人将达600多万人,如何使这些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市城镇养老、医疗保险、失业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每年安排城镇社会保障补助资金已达5.9亿元,而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政府财政基本没有安排。长此下去,不仅不能使农民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还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使农民永远处于弱者的境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平等的待遇,是广大农民的期盼。

  因此,必须尽快研究我市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养老主要是实行家庭养老模式,社会养老保险在摸索中顽强生长,断断续续,走着十分艰难的历程。
重庆直辖时,我市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单位22个区县,459个乡镇、5639个行政村。分别占区县、乡镇和行政村的55%、32%和27%。参保人数45万人,积累保险资金10131万元,有近4000名农民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 1998年以后,市里决定把农村养老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去运作,使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维持在1997年以前的试点状况,参保人数从45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39.43万人。

存在的问题如下:  
1.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意识不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认识大多数停留在对五保户、伤残军人等弱势人群的简单生活救助上,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政权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农村土地承包从表象上掩盖了人们对农村社会保险需求的认识,以为农民有了土地这种生产资料,就不需要什么社会保障了,甚至简单地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忽视社会保险是政府为国民因年老而丧失劳动力或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责任。

2、农村社会保险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区县数量来看已占到55%。但从乡镇和村来看,只占32%和27%;从参保人数看,只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8%。全市2370万农民,只有40万人参加了保险,可见覆盖面和参保范围相当狭小,且缴费标准普遍偏低,参保农民每人每月缴2-20元,享受标准也偏低,每人每月仅4-20多元,基本不具备养老的保险功能。

3、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据对1997年底和1998年初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22个区县基金财务自查,违规运营资金占积累基金的41.7%。全市积累的1亿多农村养老基金,除银行存款5100万元、购买国债360万元外,有4600万元基金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部分投向民政福利企业的基金已无法收回,现已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如不加以完善和整顿,将来必然引发农民的上访和闹事,影响社会安定。

4、缺乏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撑。我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缺乏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第一,市里一直没有决定是否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以从未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定过方案、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人大也未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定过任何地方性法规。第二,管理体制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行其是,不能形成合力。第三,国家和集体的扶持力度也不够。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例,完全走的是积累式养老模式。基本没有贯彻“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使农村养老保险变成了农民储蓄,农民参保积极性不能调动起来。

  目前,建立和完善重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2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72美元(8075元人民币) 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也逐年增长,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据统计,200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215元。全市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83元。按全市平均收入计算,每个农村居民每年剩余632元,每年拿出200-300元参加社会保险完全是有可能的。目前的情况是:巫溪、巫山、城口、奉节、石柱、秀山等农民人均收入低的县已经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反,农民人均收入较好的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区县都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都可以建立,收入较高的地区也完全可以建立。
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在逐渐增强,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北京、上海和沿海其他地区创造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经验,为我们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从1992年以来,我市的22个区县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进行了大胆而积极的探索,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路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们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各级政府要从“以人为本”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上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策划,扎扎实实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切实制定好全市农村社会保险体系的规划和方案。
1、制定总体方案。制定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体方案。对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如何进行、如何分类、哪些是重点应该先行建立,以及实行的模式、参保对象、缴费基数、集体和政府如何补贴、保险金如何领取、基金管理、基金增值等等,在总体方向上要有统一的规划和具体要求,避免各个区县各自为阵,五花八门,为今后的进一步完善留下后遗症。

2、制定分类方案和业务规范。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分保险项目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充分借鉴和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一整套农村社会保险方案和业务规范、财务及档案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3、制定地方法规。认真总结22个区县试点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快制定适合我市的地方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法规。从法制上确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险的性质、对象、内容和标准;规范农村社会保险执行者的职责和参保者的权利和义务,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是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 

三、多种形式筹措农村社保资金,建立国家、地方和个人三位一体的筹措机制。

  在目前各级财政还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要广开融资渠道。首先,考虑将土地出让金、用地单位补偿费、土地使用费纳入法定的农村社会保险基金渠道,增大农村社保资金来源,并交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其次,通过有关政策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强化农村集体对保险资金的投入。再次,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使过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农民个人积累向农民个人账户为主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其资金的筹措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和国家扶持相结合,建立个人账户,不论集体补助多少,都连同个人缴费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个人所有,让农民既有安全感,又有自主感。

四、高度重视农村保险金的管理与保值增值,建立健全财务核算、监督和审计等项制度。

  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从事包括受保人资格的审查、保险费标准的确定、调整和征收,同时,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农村社会保险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尤其是对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营运进行严格的监督。农村保险基金的发放形式应与城镇一样,按指定帐号划拨资金,由银行统一发放,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增强透明度。

五、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领导。
  各级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要求,加强领导,全力推进。一是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和救助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本地区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二是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保险意识,自觉把社会养老保险和以家庭养老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1
我要给老人买养老保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