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发展怎样

如题所述

乌鲁木齐第三产业(流通服务业)较为发达,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61.5%。乌鲁木齐拥有百余家星级酒店,三星以上达到60余家,其中五星级酒店8家,拥有完善的服务业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世界各地的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拥有健全的商贸流通体系,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占新疆进出口额的50%以上;中小学、高等院校、医院、科研机构等较为集中,人才队伍较为健全。目前,乌鲁木齐已形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高新技术、建材、制药、食品、家具、服装等十大产业集群,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石化、冶金等产业的发展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第二产业的支柱。第二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为37%。第一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只有1.5%,但是,现代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有政策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针对新疆的开发建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给予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持,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乌鲁木齐加快发展。同时,我们始终致力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有着多年的园区建设经验,相继建成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承接外向型产业的重要工业园区),并且正在建设头屯河工业园、水磨沟创业园和乌鲁木齐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米东工业园区。乌昌经济一体化建设是我们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一次新的尝试,对于乌昌地区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断增强地区整体实力具有深远影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乌鲁木齐市和我们的邻居昌吉州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必将会使乌鲁木齐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我们还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着力打造新疆最大的、面向周边各国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和中亚国际物流港,努力为中亚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搭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好中亚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将乌鲁木齐建成面向中亚地区的现代国际化商贸城市。为此,我们将在建设面向中亚地区的五大物流中心、建设一批对中亚地区具有辐射作用的商贸市场等方面不懈努力,不断完善金融、中介、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在新的世纪里,乌鲁木齐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的区域性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仓储中心和现代化信息服务咨询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8
乌鲁木齐处于一个20不变的发展趋势~!
乌鲁木齐的开发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很多能源还未被开发.
如果要投资那乌鲁木齐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乌鲁木齐的旅游景点也很多.
第2个回答  2013-07-28
除了工资低,空气比干燥外,我感觉不比沿海城市差
第3个回答  2013-07-28
商业情况:近几年来,中国房地产业兴起“大盘”热潮。动则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土地开发,在各大中城市频频亮相。这类大盘开发,具备统一规划、投资集中、房价相对低廉的特点,可以在三五年内快速聚集人气。而伴随这种大规模住宅开发而相应产生的配套需求,催生了一个新型的商业地产类型,即社区商业开发。
社区商业的模式定位,是一个非常敏感而重要的问题。配套商业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对整个社区的长久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虽然社区商业是规模化住宅开发的必要配套设施,但是对于社区商业的模式探讨在过去的十年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同的模式,走了许多弯路。早期社区在兴建的时候对相关的商业配套考虑较少,例如在大型经济适用房社区刚刚建立后,商业配套数量明显不足,导致居民的消费需求无法满足。而后来随着商业地产的过热,很多社区商业由于定位错误,模式不合理,不但未能给社区提供完善的服务,连自身的生存都成了问题。由此可见,社区商业既可以是住宅开发与销售的增值利器,也可能成为社区经营的包袱。因此,社区商业的模式确定,有很高的技巧要求。
社区商业起因于居民油盐酱醋茶式的日常消费需求,而又拔高至健康、体育、文化、娱乐、品牌等高层面的消费需求。这是一种有明确定位的消费群体的商业经营。因此社区商业地产的模式有自身特点。
首先,社区商业的消费群体十分明确,住户即是顾客,消费层次与住宅楼价有密切关系。商业规模的确定必须根据供需关系,需求的计算则必须根据社区或者板块的人口数量、消费能力以及消费习惯确定。因此,配套商业的特点是门类繁杂,服务多样化,宜于配套互补,价格利润空间低,各类功能规模有限,要求服务便利。
配套商业的店面规模宜小不宜大,要利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面。社区商业街的经营者或物业拥有者,大多是附近住宅区内的住户,消费者的消费也多是日常型的消费,所以小型店面既适合利润不大,销售渠道通常的日用品经营,也适合住户的商业地产的投资。但是这两类房产必须区分对待。由于日用品类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利润有限,其承租能力也有限,因而以社区服务为目的的商业,切忌不可因追求销售利益而转变成高价的投资型店铺。配套商业用房的售价或租金应低于配套商业的承租能力,配套商业的业态也应由物业租约强制性规定。
不同社区的商业配套相互配合,也是一个完善服务和分担风险的良策。其实居民不仅需要本社区内,更需要和其他社区共同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完善的服务。而不同楼盘的开发商显然缺乏相互协调的意识和能力。
配套商业作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必要设施,第一是本区居民生活必需,第二不需要针对其他区域或整个城市的客户,因此其商业建筑设计的立意也同面向城市的其他类型商业不同。更需要购物环境亲切宜人,无需商业噱头。因为面对的都是住宅区内的老客户,商业环境的营造则要求贴近人的尺度,让顾客感受居家安逸的体验。而商业店铺的通用性,与可拆改的灵活性则更为重要。
目前,在城市大型商业与社区商业之间的一种中型商业正在走俏。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各地新城建设的大趋势,与住宅社区相配套定位合适的商业地产项目将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将促使商业地产开发商调整战略,由追求开发大而全的城市级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向开发规模低档适中的社区型商业中心方向转轨
第4个回答  2013-07-28
现在还行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