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两个人是否合适?

如题所述

如何判断两个人合不合适?

很多情侣都有一个现象,两个人原本关系挺好的,但到后来相处时,开始有一些问题慢慢呈现出来,再到后来要打架,冲突更大,甚至于到最后老死不相往来,相互憎恨。你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关系不合适,但其实,更多的时候他们之间是匹配的,只是感受不好。所以有句话说:因为喜欢,所以在一起,但是相爱容易相处难。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所以,在匹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两个很重要的模式是如何起作用的,一个是情绪反应模式,一个是沟通模式。当我们去了解这两个模式以后,基本上就可以去找到一个匹配的人。

首先,是我们的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反应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的情绪和应对的方式。比如我们经常说:你让我怎么样?你让我感觉到很不舒服,很多人就会认为这是你的错,所以我才这样子,因此我想把这个责任放在你身上。那么,如果两个人都是这样子,他们也非常匹配的。

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一对夫妻,两个人相互嫌弃了40年,甚至于旁人看到他们俩待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觉得看他们打架像看戏一样有趣。他们待在一起,即使彼此嫌弃,但也一直不离不弃,这也是匹配的。

那么还有一类人的情绪是只对自己负责的,也就是只管好自己的情绪就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觉得我的情绪是没人可以看见的,如果说两个人都是这样子的,那这段关系也是匹配的,如果说一个人的情绪需要被看见,而另一个人没看见,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分歧,那就是不匹配的。

另一种情况就是我负担我的情绪,你负担你的情绪,你的情绪我视而不见,我的情绪你也视而不见,他们可以相敬如宾。这也是一种我们所说情绪反应模式的匹配。

第二个呢是沟通模式,也就是你怎么跟对方沟通,有些人的沟通模式是指责的,当两个人都是指责的,是匹配的,但两个人如果都是讨好的,那就是不匹配了,因为如果两个人都是讨好的,在讨好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知道自己对于对方的讨好,对方是否需要?

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技巧,我们只需要去看双方的沟通模式,是否存在着「你来我往!的互动,如果有这种你来我往的互动的话,相对来说关系就是匹配的,如果没有这种互动,像一潭死水,那这关系就是不匹配的。好的,说完了影响匹配的两个关键模式,我们再来看看不同类型的人,是怎么不匹配的呢?

比如两个蜗牛型的人呆在一起,相处中他们都是讨好对方的模式。如果两个蜗牛型的人一起去逛街,准备吃饭时,两人都说你想吃什么,按照你的来,这样他们可能永远没办法点到餐。他俩呆在一起会觉得很没趣,因为在关系中,它缺乏了我们所说的「你来我往」的这种流动。

这就是蜗牛型人为什么能跟别的类型的人很好匹配,但和同样蜗生型的人相处时,就会因为这种沟通模式出现问题,而不匹配。

我们再说袋鼠型的人。虽然他付出很多,但其实,他是在成全自己。袋鼠型的人需要照顾别人,对方是否需要照顾,她根本就不管,这就有点像一个妈妈死活得逼着孩子吃菜一样,你必须要吃,所以,虽说袋鼠型的人,看上去是个付出者,实际上成全的是自己,袋鼠型的人非常需要被看见,也非常需要被肯定的价值感。

因此,袋鼠型的人除了跟蜗牛型的人能匹配之外,跟其他类型的人都比较难匹配。

比如说两个袋鼠型的人,就没办法匹配,因为两个人都习惯性付出,如果其中一方包办了所有事情,另一方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没办法心安理得享受这种被照顾的感觉,他的内心会有很大的冲突,因此他会在内心责怪另一个袋鼠人,认为对方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任。两个袋鼠人在一起不匹配的根本是情绪模式不匹配。

鸵鸟跟袋鼠也是不匹配的,鸵鸟是高傲型的。是需要很多心理资本的一种人,而袋鼠是付出型的照顾者,会把身边的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弱化被照顾的人。所以鸵鸟型的人在袋鼠型的人身边,心理优势就会变弱。鸵鸟型的人,当他们充满心理优势时,是昂首挺胸的。

但是一旦失去这种心理优势,鸵鸟型的人就会有一种羞耻感,会把头深深的埋进沙堆,把自己封闭起来,更看不见别人。而袋鼠型人又很需要被看见。如此一来,袋鼠型跟鸵鸟型的人的情绪模式是很不匹配的。

斑鸠跟鸵鸟也很显然易见,鸵鸟需要心理优势,而斑鸠注重现实资源,鸵鸟跟斑鸠比较难建立起关系,鸵鸟做任何事情或者沟通时,背后都有一句话,就是快来夸我,斑鸠则是把你的资源给我。

显然,双方的沟通模式是不匹配的。斑鸠跟袋鼠也不匹配,斑鸠需要,没办法看见对方的感情和付出,袋鼠付出的是全身心的照顾,并且很需要被看见。所以斑鸠人和袋鼠人无论是情绪模式,还是沟通模式,都是不匹配的。

因此,你和关系对象的类型是否匹配,主要看你们这个类型的特质在情绪反应模式和沟通模式中的表现。有可能你们是同类的,也可能是相反的。但不管怎么样,当你去选择一个人的时候,当你对他产生感觉的时候,要么他是你的另一面,另一个自己,要么就是跟你同类。

但是注意,这个匹配也有例外,还要看你对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否认同,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很大方的人,他特别讨厌自己的另一面,也就是自私,但这种自私的特质又被压抑在那里,然后又经常会冒出来,如果是这样,当他看到一个人,他一直去找对方身上很自私的点,各种挑剔和不满意,那就很难匹配了。

比如刚刚提到的袋鼠型的人,他的另一面往往最有可能是斑鸠,现在有一只袋鼠要开始寻找自己的另一面,也就是斑鸠,而他们本身其实都是很自私的人,所以,即使最后袋鼠找到斑鸠人,他俩也没办法匹配。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一个需要被看见,一个需要资源。

袋鼠没办法认同自己身上自私这个特质,他需要找到另一个人来呈现自私这个特点,这样的关系就是不匹配的。

通过这些,我们知道,看两个人匹不匹配,需要对标各自的类型、情绪模式以及沟通模式,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合适相处的人,也可以相对应为这段关系做一点调整。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利害关系。我们都希望找到既匹配又舒服的关系。但这不容易,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还要了解对方,了解类型之间的两种模式,才能在关系中做出调整。

我们最后总结一下:

1、匹配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指的是反应模式和沟通模式。当我们了解关系中两个人的匹配规律,更容易找到和自己匹配的人。

2、这里也说了不同类型的人怎样不匹配的。

3、在关系中,首先要了解自己,认同自己身上的特质,才能找到匹配的人。了解自己后,可以在关系中从各自类型、情绪模式以及沟通模式中入手,相对应做出一些调整,才能有一段既匹配又舒服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