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如何分类?

如题所述

关于一二三类压力容器分类:

1、第一类压力容器:

低压容器,指公称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可燃介质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低压容器分为第一类压力容器A、第一类压力容器B两类。

2、第二类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I),指公称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表压),且小于等于10MPa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可燃介质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中压容器分为第二类压力容器C、第二类压力容器D两类。

3、第三类压力容器:

高压容器(H),指公称工作压力大于等于10MPa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可燃介质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高压容器分为第三类压力容器E、第三类压力容器F两类。

拓展补充:

一二三类压力容器分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根据压力容器操作压力、介质危害程度、容器功能、结构特性、材料和对容器安全性能的综合影响程度等,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

有毒介质的毒害。盛装有毒介质的容器破裂时,会酿成大面积的毒害区。有毒液化气体则蒸发成气体,危害很大。一般在常温下破裂的容器,大多数液化气体生成的蒸汽体积约为液体的二、三百倍。

如液氨为240倍,液氯为150倍,氢氰酸为200~370倍,液化石油气约为180~200倍。有毒气体在大范围内导致生命体的死亡或严重中毒。如一吨液氯容器破裂时可酿成8.6×104m3的致死范围,5.5×106m3的中毒范围。

(4)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盛装可燃气体、液化气体的容器破裂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触发能量(火种、静电等)在器外发生燃烧、爆炸,酿成火灾事故。其中可燃气体在器外的空间爆炸,其危害更为严重。

液态烃气化后的混合气体爆炸燃烧区域,可为原有体积的6万倍。例如一台盛装1600m3乙烯的球罐破裂后燃烧区范围可达直径700m、高350m。其二次空间爆炸的冲击波可达十余公里。这种危害绝非蒸汽锅炉物理爆炸所能比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