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是怎样考试的?

微观经济学是怎样考试的?请高人指点.

微观经济学要学好才能考好!!我就讲些方法吧:
1:其实不管你学什么,都要讲究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唯一的,每个人都不同。你可以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法去学习,如听音乐。。
最后祝你学习进步,有个好成绩
2: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政治经济学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少,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部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部分等章节。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理论模型很多,要引起注意。下面具体谈几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图形。可以发现,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图形贯穿起来的,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图形,而且,要想阐述一个原理,没有图形配合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复习时,我把每一个图形都画在一个本子上,图形旁边还加注上有关图形的解释和说明,以及图形所代表的政策含义。总结在一起以后,就可以常常拿出来看一看了,仔仔细细地看懂每一个图,并且牢记。许多题目即使没有要求画出图形也可以利用图形帮助解答的。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一般的专业课考试中都有名词解释,按常理说这属于基础题,是给你分得的,所以不能丢分。对这些重要概念,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还是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的。
最后,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这一点也尤其重要。因为西方经济学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的理论模型、观点、政策主张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很可能会出题让你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去联想记忆,看到一个学派的因素分析时,要回想一下其他哪个学派也在这一领域有分析,异同点在哪里。比如,消费理论就包括凯恩斯、弗里德曼、莫迪利亚尼等,货币需求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说、货币交易说、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等,厂商理论中包括四种厂商类型,它们之间的需求供给曲线、均衡状态、均衡条件以及效率的比较等。从而我们能够看出,这些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大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也要体现出这一方面的偏向。你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也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统掌握它的过程。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1)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且不能求大概。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基本概念来串联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会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再如,从需求量变动就应该能想到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从需求弹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弹性对厂商受益的影响。不仅是这样,还要能将这个专业所要考的课程能联系起来,如由需求曲线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能分析利率决定理论,等等。因而只有通过比较和联想,才能真正地学好西方经济学并能在其他课程中灵活运用,以减轻学习的负担。(2)要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掌握。对于这一点来说,就是要在脑海中随时可以浮现出这门课程的全貌,而不是支零破碎的,或者很多知识只有当别人提醒时才能回忆起来。把握好整个知识的逻辑结构就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和盲点。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对于微观经济学,应该知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而一般均衡就需要各个市场的均衡。从而微观经济学就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的均衡和要素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均衡价格理论,而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则从两个方面分别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涉及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这样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框架就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我们具体的工作就是补充“肉”了。同时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把握还有利于比较分析不同的内容。只要我们知道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我们就能比较对应来掌握这两部分,消费者行为理论从理性人假说出发(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运用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来推导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而生产者行为理论也是从理性人假说出发(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运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来推导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这样我们还可以比较等产量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比较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等。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其逻辑结构相对比较容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国民收入的决定。因而从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涉及一个市场即产品市场来扩张到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国民收入,而AD—AS模型则是在IS—LM模型中加入第三个市场劳动力市场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则是将经济从封闭扩展为开放经济。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从动态来考察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3)掌握经济学(包括其他课程)中的一个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以及由此得到的最大化原则和实现最大化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一条件。这对于任何处于完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主体都是适用的。和掌握知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清晰的理解概念和理论,同时有助于加深印象,也有助于思维的表达。这一点在经济类学科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同时在考试中也应该尽量采用图表来分析问题。(5)在考试中应该尽量使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因为语言表达往往能给人一种能反映其思想和知识的印象。使用规范的语言可以体现你的经济学功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0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宏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宏微观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下面逐章介绍各章的要求以及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 (其中带“*”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 导言
本章介绍宏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章的重点包括: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5)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介绍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市场经济就是以价格调节为中心的经济,这一章正是说明市场经济运行的,所以.非常重要。本章的重点包括:
(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规律。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规律。
*(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均衡价格的含义。
*(6)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弹性理论的应用
*(7)供求规律。
(8)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9)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10)蛛网模型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本章的重点包括:
*(1) 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 消费者均衡(数学表达及图示)。
*(5) 边际替代率
*(6)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7) 收入消费曲线、Engel曲线、价格-消费曲线。
*(8) 价格效应的分解图示,商品的分类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本章是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供给定理。本章的重点包括:
(1) 企业及其目标
*(2) 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及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3) 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数学表达与图形)
(4)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范围经济
第五章 成本理论
本章仍然是分析生产者的行为.所分析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成本是用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收益是用货币来表示产量。所以,这一章所分析的是用货币表示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本章的重点包括:
(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 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3)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4) 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5) 机会成本、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
*(6) 长期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定义及图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本章分析厂商在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行为,即厂商如何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本章的重点包括:
(1)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
*(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图示。
*(3) 完全垄断市场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图示
*(4)垄断的差别价格及其公式推导和计算。
第七章 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本章分析厂商在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行为,并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本章的重点包括:
*(1) 垄断竞争厂商的行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2) 产品变异与广告的作用
(3) 寡头垄断(数学分析的推导与困难,Curnot模型、拐折线需求模型、*卡特尔、价格领导)
(4) 博弈论基本思想
第八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本章是说明“为谁生产”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本章第一节介绍各种生产要素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是其他各节的基础。第二节论述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即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第三节是社会分配问题。本章的重点包括: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的需求,成本最小化与生产要素的需求,
(2) 工资的决定及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
(3) 利息与地租的决定
(4) 超额利润的来源。
*(5) 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
*(6)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方法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本章介绍一般均衡的概念及分析思路,并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本章重点包括:
(1) 一般均衡问题的提法
(2) 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和图示
(3) 福利经济学简介(福利的概念,Pigou的旧福利经济学基本思想,*Pareto最优及Pareto改进,Kaldo补偿原则)
第十章 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讨论市场失灵问题以及政府如何利用微观经济政策进行校正的问题。本章重点包括:
*(1)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2) 外部影响及其校正措施
(3) 公共物品及公共物品的决定程序
(4) 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关系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5)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问题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所计算的各种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标准。本章的重点包括:
*(1)三大产业,GDP的含义及准确理解
(2)GDP的计算原理
(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一章,所论述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本章的重点包括:
*(1) 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消费函数的进一步发展(消费函数之谜、Duesenbery的相对收入假定、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定、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定)
在总供给为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2) 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三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四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
*(3) 乘数的含义与各种乘数的定义和计算。
(4) 国民收入的调节原理
第十三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本章介绍货币需求与供给理论。本章的重点包括:
(1) 货币及其职能、货币计算口径
(2) 银行体系
*(3) 货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货币乘数
(4) 利率与投资需求,投资的边际效率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本章介绍作为Keynes理论标准解释的IS-LM模型。本章的重点包括:
*(1) IS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移动。
*(2) LM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移动
(3) Kenyes陷阱
*(4)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本章介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和原理。本章的重点包括: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 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实施原理,自动稳定器和挤出效应,功能财政
*(3) 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实施原理
(4)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第十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本章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讨论AD-AS模型。本章的重点包括:
*(1) 总需求函数的含义,AD曲线(推导、曲线性质的讨论),利用AD曲线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不同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3) 古典模型下的AD-AS均衡分析,Keynes主义的AD-AS均衡分析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本章是运用国民收入理论来分析宏现经济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本章的重点包括:
(1) 通货膨胀的含义
*(2) 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原因
(3) 通货膨胀后果及危害,通货膨胀的治理
(4) 充分就业的含义。
*(5) 失业的分类与原因,自然失业的含义。
*(6) 凯恩斯对需求不足失业的解释。
*(8) 菲利浦斯曲线的含义,不同学派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及政策含义。
第十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本章的重点包括:
*(1) 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源泉及因素分析
*(2) Harold-Doma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剑桥增长模型
(4) 可持续发展思想
(5)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6) 短周期、中周期与长周期的划分。
(7) 各种关于经济周期的解释理论
*(8)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学初步(不要求)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用.
第2个回答  2013-07-20
1、名词解释。
2、单选。
3、简答。
4、计算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