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分类?

着重介绍一下陶瓷的历史

陶瓷品种 釉下彩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在生坯上彩绘,施釉入窑高温烧成,彩色花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故名。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的青釉褐绿色彩绘器物。宋代北方磁州窑、南方吉州窑烧制出白地黑花、白地赭褐色花纹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釉里红瓷使釉下彩工艺技巧达到新水平。青花瓷在明清两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近代以来湖南醴陵釉下彩瓷具有独特风格。

红釉

也称“铜红釉”。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施于坯体,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

出现于元代景德镇窑的红釉瓷器多呈猪肝色,不够鲜艳。明初烧成永乐“鲜红”与宣德“宝石红”名贵品种,质料细腻,红而深沉,釉汁莹厚,器口一周洁白宛如玉带,为后人所重,有“以鲜红为宝”的评价。

明代中期以后铜红釉一度断烧,《大明会典》说:“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作矾红。”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后,在郎廷极督管景德镇窑务时,“铜红釉”得以恢复,有“郎窑红”之称。并创烧出豇豆红、霁红等新品种。

窑变花釉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在素坯上施较厚的含铜底釉,再施同样的面釉,并涂点少量含钴而流动性较强的釉料,经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因釉中红色色调偏重,间有蓝紫色条形结晶,有如火焰跃动,故名。系清代景德镇窑仿烧宋钧窑釉色中一种。

结晶釉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利用高温下釉料中金属的饱和溶液在缓冷过程中析出的晶体密集形成线状、点状、斑块状、花朵状的形态,故名。

早期结晶釉是宋代建窑、吉州窑和北方瓷窑烧制的铁黑釉结晶,黑釉上半露银白色如兔毫状的细丝,称“兔毫”;银灰色光泽的小圆点称“油滴”;还有玳瑁斑、鹧鸪斑、铁绣花等多种结晶釉。清代又出现茶叶末、鳝鱼黄、蟹甲青等新品种。

青釉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釉中含有3%左右的铁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呈现青色,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故名。商周时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期阶段;汉代瓷器的青釉较为纯正;六朝时的青釉,呈色青绿匀净光润;唐宋时臻于成熟。后由于配釉、施釉、烧窑技术的不断提高,青釉中又出现了千峰翠色、艾色、粉青、梅子青、冬青等不少名贵品种。

蓝釉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经高温焙烧而成。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蓝色娇艳,光泽莹润,在蓝釉上描金花或与白色花纹组合装饰器物为其特点。制品传世不多,有瓶、盘、碗等,出土物以蓝釉白龙纹梅瓶等最为精美。

胭脂红

也称“胭脂水”。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吹上一层极薄的含金的铅釉,再经800℃低温烘烤而成,胎薄,体轻,里釉洁白,外釉鲜艳,明丽如胭脂,故名。烧成于清康熙(1662—1722)时,雍正(1723—1735)时制品最美;传世品稀少,仅见小盘、小碗和小瓶等,造型均小巧秀丽。

珊瑚红

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是以铁为呈色剂经低温烘烤而成,因色近于红珊瑚,故名。有纯然一色的红釉小碗,有在珊瑚红釉上绘粉彩纹饰或描金彩花纹。清代景德镇窑烧制。雍正(1723—1735)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瓶、珊瑚红地粉彩花鸟纹瓶,皆为罕见精品。

矾红

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是以铁为呈色剂经低温烘烤而成的釉上红。宋代磁州窑系的瓷器上常见红彩与绿彩相配的花纹;明清两代景德镇窑把这一装饰技法加以发展,出现矾红与多种色彩相配:与青花相配或单一红色描绘的云龙、飞凤、人物、游鱼、花草等各种纹饰,色彩鲜艳,画笔精工。《江西省大志》有“矾红,用青矾炼红,每一两用铅粉五两,用广胶合成”的记载。

黄釉

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以铁锑元素为着色剂,素坯挂釉,经低温氧化焰烧制而成,釉色黄润晶莹。盛烧于明清时景德镇窑。明弘治(1488—1505)时的黄釉,色淡雅,匀净明亮,加绘金彩异常娇艳;清代的黄釉,色调有娇黄、姜黄、蜜腊黄、蛋黄等。

绿釉

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含铜的釉料在氧化焰中呈绿色。有高温绿釉、低温绿釉两种。高温绿釉瓷器烧成于明嘉靖(1522—1566)时,釉色深翠明亮,有划花飞凤纹样的器物;清康熙时绿釉呈色浅淡葱翠。低温绿釉瓷器烧成于明成化时,如孔雀绿;此外清代还有秋葵绿、水绿、葱绿等新品种。

陶瓷品种 釉上彩

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彩附着于釉面之上,故名。

最早见于宋代,北方民间磁窑烧制的白地上有红绿黑彩绘盘碗或捏塑的彩绘人像。元明清三代景德镇釉上彩日益发展,出现了金彩、斗彩、五彩、素三彩、粉彩、珐琅彩、黑彩、墨彩、杂彩、广彩等许多名贵品种。

金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指用笔蘸金粉在釉面上描画花纹,经700—850℃的炉火烘烤而成,以金光熠熠,故名。辽墓出土有朱红地金彩云龙纹直颈瓶。

宋代定窑有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器物,但金彩已大部脱落。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制品均有金彩装饰,如在蓝釉、红釉、洒蓝釉和乌金釉上描绘金彩,五彩和广彩瓷器上也有金彩装饰。

斗彩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个品种。指在坯体上以青花钩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斗媲美,故名。

创烧于明成化(1465—1487)时。画彩技法不仅填彩,还有点彩、加彩、染彩等多种。

制品胎薄透体,釉脂莹润,彩色鲜艳,画面清澹雅逸,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等均为绝代精品。

五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施用红绿黄紫等多种彩料绘画,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系明清两代景德镇窑烧制的新品种。

明代五彩以嘉靖、万历(1522—1620)时的制品为代表,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装饰器物。

清代五彩以康熙(1662—1722)时最负盛名,用新配制的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大量出现于画面,增加了工笔彩画的艺术效果。题材广泛,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等无所不有,造型也多种多样。

康熙五彩以民窑产品为多,纹饰画笔生动,彩色浓艳,加金彩的更加显得富丽堂皇,别称“硬彩”。

素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在坯胎上刻划线纹烧成后再施以黄绿紫三色二次烧成,色调素雅,故名。

创烧于明正德(1506—1521)时景德镇窑,器物有高足碗、三足炉、三足洗等。

清康熙时制作技法有发展,加彩方法多种多样,制品有白地素三彩与色地素三彩两种。前者以暗龙花果盘、碗居多;后者是在黑黄绿紫等色地上加绘素雅色彩,器物有熏炉、笔洗、笔筒、攒盘、盘、碗、盖盒、观音塑像等。色彩温雅,别具一格。

粉彩

亦称“软彩”。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借鉴国画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而成,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故名。

粉彩瓷器胎薄透体,釉白如玉,画笔纤细有力,画面工整秀丽。创烧于清康熙晚期,传世品很少;雍正(1723—1735)时盛行,作品精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9
如果你要收藏古陶器。。的话仔细看下面介绍
二 鉴定的内容 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

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

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

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 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

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

评价。

三 鉴定的方法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 分类法 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

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 比较法 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

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

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 甄别法 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

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

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

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

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

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

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

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

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

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

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

唐代产品。

(2) 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

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

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

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

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

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

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

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

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

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 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

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

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

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 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

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

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

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

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 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

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

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

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

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

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

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 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

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

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

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

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综上所述,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例如,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我们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因此,我们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偏执一方,食古不化或教条主义,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风貌,联系实物,仔细观察,触类旁通,辩证运用,反复推敲、慎重定论,千万不可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的特征便妄断真伪,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的一般规律

仿古瓷如果制作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么怎样区别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鉴别:

1. 古瓷纹饰,运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

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

2. 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

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 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
(2) 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
(3) 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

3. 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

去。

4. 釉上彩瓷一般达一百年之久者,迎光斜视可见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

“蛤蜊光”。

5. 有的膺品采用在旧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头换面,冒充名贵品种。鉴别的方法是

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旧器用过都会留有伤痕,如伤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

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的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很别扭。

6. 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最初为德国人居恩在1830年所创制。我国瓷器上的金色,

一般来讲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画,光泽度好。

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

下痕迹。仿古瓷金色艳丽耀眼。
第2个回答  2013-07-19
陶瓷有多种的分类方法,一般人们习惯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①按用途来分,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陈列)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电器陶瓷,电子陶瓷,化工陶瓷,纺织陶瓷,透千(燃气输机)陶瓷等等。

②按是否施釉来分,可分为有釉陶瓷和无釉陶瓷两类。

⑧人们为了生产、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有时不按化学组成,而根据陶瓷的性能,把它们分为高强度陶瓷,铁电陶瓷、耐酸陶瓷,高温陶瓷、压电陶瓷,高韧性陶瓷,电解质陶瓷、光学陶瓷(即透明陶瓷),磁性陶瓷,电介质陶瓷,磁性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④可简单分为硬质瓷,软质瓷、特种瓷三大类。

我国所产的瓷器以硬质瓷为主。硬质瓷器,坯体组成熔剂量少,烧成温度高,在1360℃以上色白质坚,呈半透明状,有好的强度,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又是电气的不良传导体,如电瓷、高级餐具瓷,化学用瓷,普通日用瓷等均属此类,也可叫长石釉瓷。

软质瓷器与硬质瓷不同点是坯体内含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稍低,在1300℃以下,因此它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介电强度均低,一般工业瓷中不用软质瓷,其特点是半透明度高,多制美术瓷,卫生用瓷,瓷砖及各种装饰瓷等,通常如骨灰瓷、熔块瓷属于此类。

特种瓷种类很多,多以各种氧化物为主体,如高铝质瓷,它是以氧化铝为主,镁质瓷,以氧化镁为主;滑石质瓷,以滑石为主;铍质瓷,以氧化铍或绿柱石为主;锆质瓷,以氧化锆为主;钛质瓷,以氧化钛为主。

上述特种瓷的特点多是,由不含粘土或含极少量的粘土的制品,成型多用干压、高压方法,在国防工业,重工业中多用此类瓷,如火箭,导弹上的挡板,飞机、汽车上用的火花塞,收音机,内用的半导体,快速切削用的瓷刀等等。
第3个回答  2013-07-19
陶瓷分这几种啦:
白瓷
贝瓷
新骨瓷
强化瓷
强化骨瓷
骨质瓷
当然咯,它们里面又有分一等品到三等品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