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选帅的标准是什么

如题,谢谢..

【国足选帅“五大标准”】:

中国足协是“内冷外热”,选帅小组在媒体的关注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在不断有经纪人送来候选人资料的情况下,已经有了丰富选帅经验的中国足协并没有盲目确定候选人,而是本着“要他干什么”这个出发点,确定了五条选帅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名帅,具备相当的国际声望,名帅有两大优势:

一是他本身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对以后一些工作的开展会有好处,二是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名帅可以更能服众;

第二个标准是有业绩、有水平、有大赛经验,这个标准并没有特别强调主帅是不是一定要具备世界杯比赛的经验,因为中国队的下一个主要目标,仍旧是2006年世界杯出线,如果一定要强调世界杯的经验,不仅会让选帅范围压缩得更小,而且还会让选帅陷入误区;

第三个标准是了解亚洲,这也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标准,2006年世界杯中国队的主战场是亚洲,这一点毋庸置疑;

第四个标准是治军严格,强调作风,这是一条针对中国队前任主帅米卢而出台的标准,在“快乐足球”已经丧失市场的中国足坛,必须重提作风和精神力;

第五个标准是能否将中国队带上一个新台阶,中国队打完2002年世界杯后,一个共识是中国队技战术水平在4年当中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有退步的嫌疑,所以新主帅必须具备真正的技战术素养,能够在任期内使中国队获得质的进步。

【国足选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国足选帅和家庭挑儿媳妇一样。家庭选儿媳妇是想用最少的彩礼娶来最漂亮的媳妇,国足选帅是想用最少的薪水聘来最有名气的教练,说白了就是商品交易中的利润最大化。为此,足协官老爷们提出了本次选帅的六大标准:一是有名气的教练,二是率队征战过大赛,三是带过国家队且有成功经验,四是执教风格适合中国球员,五是年龄最好不超过58岁,六是执教和管理严格。其实,另外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年薪不超过60万美元。一看前六大标准,不得不叹服足协这帮子官老爷们总结的水准,简直就是对之间国足选帅的一次大批判啊!简直就是对本次亚洲杯惨败的一针见血的改正啊!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分析一下就知道足协这帮子官老爷的道行之深了。

一是有名气的教练。足协之所以提出这个条件,想必是对阿里汉仍然心有余悸。这个没有名气的荷兰人把中国足球带进了低谷,说明没有名气的教练不值得重用。这是足协官员们得出的结论,也是他们对之前选用阿里汉的彻底否定。这一巴掌打到自己脸上,实在不容易啊!但是,这个条件其实算不上什么条件,因为它没有明确的区分度。什么样的教练是名教练?什么样的教练就是没有名气的教练?朱广沪算不算名教练?毕竟也是夺过中超冠军的教练啊!一旦足协官员们无奈之下再次选用一个阿里汉式的无名教练,这些人仍然可以自圆其说——这位教练在他们那一带还是很有名的,至少他做球员时很有名。这就是退路,也是足协官员们的护身符。我们校队的教练还很有名呢!他在我们学校里无人不识!

二是率队征战过大赛。从失败经历上而言,阿里汉、朱广沪等都具有代表性。阿里含当球员时是风光过一阵子,但不代表他就具备执教能力;朱广沪虽然带领深圳夺了届冠军,这并不能代表他就是中国足坛最有能力的教练。两个人的惨淡经历都是有力的佐证。就冲这一点上而言,足协官员们又是对自己之前工作的否定,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还是值得表扬的。但是,什么样的比赛才算是大赛呢?世界杯?欧洲杯?亚洲杯?抑或咱们的中超联赛?我们不知道这个“大赛”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只在足协这些官老爷们手中。

三是带过国家队且有成功经验。这点很重要,阿里汉和朱广沪等都不具备,足协官员们又一次否定了自己的以前的决策,厉害!不但要执教过国家队,还要有成功的经验,这个要求就很高了。就像选儿媳妇一样,不仅要个子高挑,还得长得漂亮。你想,即使欧洲的金牌教练卡佩罗都不够格啊!当然,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选,比如米卢。

四是执教风格适合中国球员。这点有点让人疑惑,中国球员什么风格?怎么样才算是是个中国球员?是技战术安排全听中国球员的?还是把这些中国球员集中在一起放任他们自己去踢?这个风格首先在概念上就很模糊。朱广沪算不算适应中国球员风格的?他都把球员当成自己嫡系了,还能不算?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前面说米卢具备了带过国家队且有成功经验的条件,但是他算不算适合中国球员的风格呢?我们不知道在足协官员们眼里米卢是不是适合中国球员的风格,只知道米卢让球员们体验到了足球的快乐,把中国带进了世界杯。但是,米卢实在不适合中国足球的风格,因为他不知道在中国的足球世界里,教练员不是老大,而是足协是老大。他错把自己的当成了老大,没有听从足协这个老大的指挥,显然他不适合中国足球的风格。所以,米卢当年的下课是必然的。

至于年龄,我不知道足协这帮官老爷是如何想的。我只想告诉他们,了解一下弗格森的年龄,然后再看看曼联的表现,他们就会知道年龄在教练这个行业中并不是问题了。再至于所谓的执教严格,无疑是对之前米卢快乐足球的一种彻底否定。在足协官员眼里,足球是很严肃的事情,岂能态度决定一切。况且,这种标准也算是对杜伊开出吕征的一个声援吧。

但是,要想娶个年轻漂亮、个子高挑而又聪明能干的儿媳妇,您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啊。自己不是豪门,偏要娶一个豪门的千金,岂不是门不当户不对?只拿出50万美元就像聘来个世界级的教练,足协的官员们想得也太轻巧了吧。这些官老爷们难道就不能把开会、学习、总结花去的大把费用节省出一点来投给主教练的选聘吗?如果足协官员们能稍微“节约”一下,几百万美金想必不成问题吧。

总之,选帅其实和超女、超男的选秀一样,标准和结果都在主办方的操纵之下。所谓的标准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真正的标准还不是看那个选手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看那个选手更听从他们的安排。如果利益有变,这些标准自然就发生了变化。简单说来,什么事名帅?什么是大赛?什么是中国球员的风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23
  这六条“潜标准”是:

  1、薪金比较低廉。

  经济基础决定选帅路线和选帅方向。据报道,五六十万美元是足协的心理价位。按照这一标准和以往的选帅实践,如果对方开价在百万美元以上,根本不予考虑,直接从候选人行列中剔除;如果开价在60万美元以上百万美元以内,则还有回旋和协商的空间。虽然这已经是足协可以承受的最高限额,但是这点钱基本上只能够请一名二三流的教练。

  2、绝对服从足协领导。

  足协的官员一贯喜欢指手画脚,让教练做这个做那个。在足协领导心目中,“下级服从上级、教练服从领导”是天经地义的。殊不知,大凡是像小学生一样老实听话服从足协领导的教练,都鲜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让这样的庸才执教,何谈成功?法国著名教练特鲁西埃曾被认为是最适合执教中国队的人,就是因为足协认为难以驾驭他,被一票否决
  3、能够适应中国国情。

  到底是什么国情实在有点说不清楚。反正,你要是执教中国队,既要百般讨好足协的领导,又要普遍尊重足协的众多官员;既要和球员特别是大佬级球员搞好关系,又不能得罪那些所谓的足球元老;既要八面玲珑善于取悦球迷,又要左右逢源周旋于记者之间;既
  要做好赢一场球被吹上天的心理准备,又要有输一场球被贬入地狱的打算。

  4、不能擅自接受记者采访。

  这一条的意思并不是说主教练完全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关键是:在接受采访前先向领导请示汇报,而且采访的时候只能说领导和足协的好话。这一条曾被作为合同约定的一部分,先后写进了阿·里汉、杜伊的工作合同。

  5、不能走穴挣钱。

  2001年米卢率领中国队历史性地打进世界杯后,通过参加商业活动、代言广告,挣了大约300万美元的外快。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足协官员和一些记者却看不过去,对米卢横加指责,最后还把国足在世界杯上的失利,归罪于米卢走穴影响了备战。因此,足协在以后的历次选帅中都明确向候选教练提出要求:执教期间不能随意签定商业合同。

  6、要能够接受不同意见。

  这一条的意思是说,当洋帅的用人和战术与中方教练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洋帅要能够诚恳听取中方的意见;当洋帅的能力和执教受到质疑时,洋帅要能够充分尊重足协教练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意见。(问题是,要是这样的话,还请洋帅干什么?)

  对照这六条标准,想来想去也只有霍顿和阿·里汉最符合。看来,足协不用麻烦了,直接把他们请回来得了,这将是足协领导多么伟大的自我否定啊!

参考资料:http://www.tianjindaily.com.cn/sports/content/2007-07/26/content_251465_2.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6-23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当前的国足选帅并不为过。中国男子足球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究竟选什么样的主帅,好像至今也没真正弄明白。国足选帅是一项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必须要经过科学、周密的调查、论证,绝不能仅仅由几个人拍拍脑袋,或者某位负责人的一句话就定了。否则,国足选帅又将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看似差之毫厘,实则谬以千里。近年来,国家男足选帅之所以屡屡不当,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弄清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主帅。

主帅必须有出色的联赛带队经验。这些年,中国足球队在亚运会、亚洲杯这样的赛事中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在世界杯、奥运会预选赛这样的比赛中却往往总是仅差一步,最后功败垂成。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结果。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队员水平低,处于亚洲二流,而是因为我们的教练缺乏带队打残酷的预选赛的能力。亚运会、亚洲杯这样的赛事,只需打好两三场球就可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世界杯、奥运会预选赛却是一种类似联赛的赛制,而且你拿第三、第二名不行,必须要拿第一才肯定出线,可我们过去选择的主帅有谁在成为国足主帅前有在联赛中带队取得冠军的成绩。试想没有在国内联赛中拿第一的经验,在强队如云、竞争残酷的预选赛上,又怎能取得出线权?除非我们的水平高出别人较多,但事实并非如此。鉴于上述分析,当前的国足选帅,无论是选外籍主教练,还是选国内的主教练,都应该首先从在本国联赛中带队获得冠军的教练中选拔,而且获得的冠军次数越多越好,因为仅一次夺冠难免有一定的偶然性。

主帅必须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有不少教练有一定的水平,也带队打出过一些出色的战绩,但却不能在联赛中带队夺冠,或者夺冠了,但第二年就又不行了。他们可能怪手下的队员不行,但原因主要还在教练。一是选人能力不够强,不是能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二是训练水平不够高,不能长期保持队员良好的状态;三是应变能力不够,打顺了,一泻千里,打差了,一败涂地,缺乏扭转败局的心理素质和指挥能力。中国足球队需要的不是一个仅仅能打几场胜仗的教练,更不是战绩大起大落的教练,而是一个能带队最后夺取冠军的“金牌”教练。国足主帅必须能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一朝领先则把对手越落越远,即使落后也能通过巧妙换人或随机应变扭转危局,而不是一败涂地。水平必须要通过稳定、出色的战绩来体现,要凭战绩论英雄。

其实这样的教练根本不用苦苦寻觅。外籍教练,首推桑特拉奇,他既有带队在世界杯上进入16强的经历,又有在南国内带领乙级队夺冠的战绩,更有在我国带队勇夺双冠的奇迹。上海申花新任主帅彼德洛维奇也可作为候选人之一。国内教练,则首选迟尚斌。他不仅带领万达队两夺联赛冠军,还创下了54场不败的奇迹,1998年他又带领厦门队一路领先,以第一名的战绩带队冲A成功。他在联赛中屡屡上演扭转危局的好戏,这是实力,不是运气。而且他的选人、用人能力都可堪称国内教练首位。依本人之见,国足选帅,由桑特拉奇或彼德洛维奇任主教练,由迟尚斌任第一助理教练。而不是去千辛万苦寻找已处于下滑态势的米卢蒂诺维奇。

国足主帅聘任的形式也需要创新。可允许国足主帅同时兼任某俱乐部的教练,在年初制订出国家队训练和比赛的计划,国家队没有训练和比赛时,国足主帅可以在俱乐部执教,中国足协只需支付主教练负责国家队训练和比赛期间的工资,奖金可按战绩发放。而且在签订合同时,必须确定战绩要求,即亚洲杯进前四名,世界杯预选赛出线,完不成任务立即下课,毫无商量的余地。这就是足球的规律。
第3个回答  2008-06-23
省钱,听话,能挨骂

总结完毕
第4个回答  2008-06-23
听话是第一
能搞女记者
外教能挨骂
猪协最省心
相似回答